自從房地產行業進入嚴冬期后,眾多房企紛紛謀求多元化發展時代,培育新的盈利增長點,此前有不少房企進入到了體育、音樂、醫療各種領域,如今互聯網“家裝”領域這塊大蛋糕,也引來不少房企的垂涎。目前恒大、萬科、碧桂園等大型房企已經進入到了家裝領域,并有了不錯的成績。
房企進軍家裝行業成績傲人
2015年7月,由房企萬科集團和房地產經紀公司鏈家共同創立的萬鏈公司,在裝修接單上持續呈現上升趨勢。作為大型房企進入家裝行業的沖鋒軍,頭陣打的好,也給后續房企進入家裝市場增添了信心。
隨后,恒大集團與15家知名品牌家居企業在廣州舉行了簽約儀式,宣布建立合作聯盟,包括水星家紡、全友家私、聯邦家私等在內的15家家居企業參加此次合作聯盟,以“拎包入住”精裝房的方式搶灘家裝市場;綠地集團正式推出互聯網家裝業務,綠地誠品家與百余家家居建材品牌達成戰略合作并舉行現場簽約儀式,其中包括大自然、歐派、志邦、科勒、東鵬、老板電器、箭牌衛浴、多樂士等一線品牌;碧桂園旗下互聯網家裝品牌橙家首家旗艦店在廣州開業,并且雄心勃勃地提出2017年全國布局的戰略;廣東歐昊集團攜手博洛尼家居集團,在北京戰略簽約碧桂園物業、碧桂園旗下社區金融平臺碧有信、陽光城集團等五大企業,意圖借助強有力的開發商社區資源,強勢進入各大新房及老房社區
“沖鋒軍”萬鏈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定在了北京市場。到目前為止,萬鏈已經在北京設立了4家線下體驗店,預計再開設4家線下體驗店。萬鏈在北京家裝市場“攻城掠地”的打法是采用硬裝標準化,2017年3月起,萬鏈推出inno home(萬鏈盒子)產品,包括基本款和升級模塊兩部分,基礎包套餐價格為每平方米1199元。萬鏈家裝成立一年的時候已經占據北京區域家裝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2016年,他們總共完成了5000單業務量,單月的銷售量和服務能力也早已突破1000單這個行業天花板,銷售額達到5億元。去年上半年在樓市調控的背景下,依然實現了3000多單的業績,實現銷售額4億元。截至去年7月份,萬鏈的銷售額是其他同類家裝公司的4至5倍。此外,7月10日萬鏈「INNOHOME」將作為萬科新提供的精裝標準方案之一,進入北京、沈陽、太原、濟南、煙臺、青島、天津、大連、長春等九座城市的15個新房項目。
同時,博洛尼正式宣布剝離家裝業務后,廣東歐昊集團就收購了博洛尼家裝。在不足3個月的時間內,營業額也達到了1.5億多元。
家裝“大行業”缺少“大公司”
是什么原因使這些巨頭們看好家裝市場?新房裝修需求旺盛及老房二次改造需求量大是主要原因。
中國建材家居產業市場規模超4萬億元,僅北京一個城市一年就有20萬套左右的裝修需求。雖然目前北京的新房放量小,但北京的傳統家裝企業早已關注到已有住房的再次裝修。
“整個大行業來講的話,現在越來越多的家裝公司是在吃老房客戶,比如說二次改造。因為上一次的裝修浪潮是在2000年-2005年開始的,中國裝修行業的質保期是10年左右,那么2000年-2005年的那批老房就開始進行二次裝修,所以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老小區開始裝修了。同時,精裝房也是目前的一個趨勢,精裝房在廣州市場是特別明顯的一個案例,廣州80%以上都是精裝房,但并不影響他的二次裝修。”一位裝修業內人士這樣談到。
此外,盡管中國的家裝市場規模大,但家裝行業卻一直存在“大行業、小公司、難以全國復制、行業集中度低”等特點。截至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家裝企業“龍頭老大”,百億規模的企業難以實現。
業內人士表示,過去的十幾年里,諸如汽車、計算機、大數據等行業發展迅猛,而作為人們日常生活剛需的裝修行業并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現在隨著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企業進入家裝行業,可以更好地通過競爭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行業也有望真正設立質量標準、產品標準,提升消費者的住宅性能。這些房企巨頭的家裝業務能否贏得市場,關鍵還得看口碑、專業人才、交付能力、規模效應和盈利模式。
對傳統家裝公司影響不大
對于房企巨頭進軍家裝市場這件事,很多人擔心會對傳統的家裝行業企業帶來一些影響,瓜分他們的市場份額,產生不良競爭。但其實,家裝市場的盤子特別大,北京的家裝市場份額四五百個億,做得再大的企業,市場占有率也就在2%至3%,不存在新出現一些家裝公司,就會對老牌家裝企業造成影響的問題。上游企業走這一步,依托存量資產,將家裝作為入口,都有企業的戰略思考。
對于這個問題,該業內人士表示:“房地產進入家裝行業,有商業之間的相互競爭是很合理的,市場就是他影響你,你影響他,很正常。而且前幾年房地產的精裝房樣板間一直是找家裝公司去做。據我所知,好幾個大型家裝公司都有一個事業部,是專門給房地產做精裝房樣品。就現階段來講,房地產行業對現有的家裝行業并沒有多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