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人工智能的天下。
![](http://www.daoxiangzhen.com/file/upload/201712/08/1045089798499.png)
近日,麥肯錫發布報告稱,到2030年全球將有4-8億人的工作崗位會被機器人和自動化所取代,有超過3.75億的從業者要因自動化轉行并學習新的技能。報告還指出,最容易受到自動化影響的是那些在可預測環境中進行物理活動的工作類型。例如機械操作、數據收集和處理、助理事務、會計和后臺事務處理等崗位。
人工智能或將解救人工成本不斷上漲、人工荒不斷加劇的家具制造業,助其摘掉“勞動密集型”的帽子。
現實版的機器代人工一直在推進中
現在談這個話題未免有小題大做之嫌,畢竟家具工廠主要還是以人工操作為主,并且都面臨著很大的普工缺口。不過,正在消逝的人口紅利,正倒逼著家具企業借助內外部資源在“自動化”上有所作為。
機器人也成為地方政府的“重頭戲”,在浙江,政府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提出實施“機器人+”行動計劃;在廣州,提出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在佛山,政府補貼扶持機器人企業,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智能裝備制造企業300多家,涌現出利迅達、嘉騰、伊雪松等一批機器人領域知名企業;在東莞,政府2016年一號文力推“機器人智造”計劃50條,推動企業實施“機器換人”的自動化項目改造。
走在家具自動化、智能化第一梯隊的企業,正逐步讓這些工序自動化:一是容易產生揮發性氣體、導致職業病的工序,如噴涂,以機器人代替人手,實現“零揮發、零甲醛、零污染”;二是一些關鍵的崗位,如在有些家具廠,開料、鉆孔、包裝、入庫等,都是機器做主角,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已達60%以上。
家具企業自動化的第一步,就是重新梳理整個作業流程,衡量及推敲應用機器人與人工之間的效益差,讓一些關鍵的工序實現部分自動化,進而極大地提升生產作業的效益,起到“四兩撥千金”的效果;第二步是加快信息在作業全流程間的流動速度,如原材料及產品的入庫、出庫,這個過程將砍掉大量的職能人員,如財務、HR等等。而一些崗位工資較低、自動化成本又相對較高的工序,將不會很快納入家具老板“自動化”的計劃中。
自動化、智能化將加快家具企業的洗牌
“大行業、小企業”的家具業屬性,決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家具企業都有意愿、有能力實現自動化。
業內人士指出,只有在年產值達到5000萬至上億元的企業中,才有80%的企業愿意加大對生產設備的投入,提升勞動生產率。而隨著企業規模越小,產值越小,投入資金提升生產裝備的意愿就越小。目前在投入自動化、半自動化設備提升的企業中,大部分是中大型規模的板式、辦公家具企業。
眾所周知,對于小家具企業,當下利潤率被壓縮得越來越低,企業難有余錢提升生產設備、購買昂貴的自動化生產線。就整個家具行業來看,產品品種較多,板式家具、軟包家具、實木家具、五金家具,各自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大相徑庭。每一種產品的生產涉及十幾道環節,不可能一下子全部使用自動化的流水線,只能先局部實現數控化、自動化。
因此,自動化不僅將加速家具企業的洗牌,也將拉大家具細分品類之間的發展距離,那些工序容易標準化,工序更加簡潔的家具品類制造企業,那些擁有大規模發展能力的企業將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寵兒。
“無人工廠”仍是家具行業發展的趨勢。機器解放人,讓人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家具產業也將從勞動密集型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智慧產業,這是大勢所趨。然而家具工人不必過度恐慌,依照目前的發展水平,更大規模的用機器人取代人工仍然需要一定時間;而且在轉變的過程中,新崗位會出現,為工人適應新崗位的培訓也會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