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價格高漲,如何搶救瓷磚行業的利潤虧損?

   日期:2017-12-05     來源:材思360    評論:0    
核心提示:在環保政策的要求下,讓部分燃煤業、建陶業被迫進入停產期,直接導致瓷磚價格高漲。,瓷磚行業在面對原材料上漲、利潤歸損的情況下,調整售價并不是根本之道,若企業想長久生存,必須尋找更多的出路。
從2016年以來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而每一個漲價的背后都有一條嚴格的環保政策,因此也可以說是環保讓瓷磚行業面臨利潤歸損。面對利潤歸損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調高售價,但調高售價并不是長久之道,調整產品結構、生產線,提升產品附加值才能企業持續向前邁進。

 
行業發展都有關鍵節點,在瓷磚行業發展的歷史中也有很多關鍵節點,今年也要算一個,如果要給這個節點找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利潤虧損。
 
利潤虧損的背后動因是環保推動,結果可能是行業重新洗牌,這種洗牌的過程從來都是痛苦的。對陶企來說,這種利潤虧損的痛苦首先來自成本的暴漲。

漲價、漲價、漲價
 
自2016年8月份以來,煤價與運費率先開啟“漲價模式”,遞增的價格和增波的速度讓人出乎意料。煤炭、鋼鐵、化工原材料價格漲幅尤為明顯。其中,廣東地區煤價已從去年低谷時期的500多元/噸一路上行,狂飆突進,如今已攀升至每噸售價1000元以上。氧化鋁、氧化鋅、氧化鋯、色料、片堿等原料成本亦大幅持續上漲,部分產品價格甚至創近五年來新高。
 
紙箱的價格也在暴漲,從2.5元/個已經漲到3.7元/個,漲幅達到50%。以一條日產能為16000平方米的地磚生產線為例,每天的紙箱使用量為8000個,僅紙箱一項,一條線一個月的成本就增加30萬元。
 
除此之外,入冬以來,天然氣的價格也在上漲。11月15日進入采暖季后,河北的天然氣價格已漲至3.5元/m³,LNG價格逼近4元/m³。11月18日,山東地區天然氣價格由2.45元/m³上漲至2.6元/m³,如今已漲至3.03元/m³。
 
而成本暴漲的主要原因是環保引發的供應不足,每一個漲價的背后都有一條嚴格實施的環保政策。造成陶企進入利潤縮減痛苦的另一個原因,是環保,也是停產。
 
今年的停產要求似乎比往年更猛烈。一方面是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導致部分陶企提前停產,比如銷售好轉且正準備為明年年初備庫存的夾江產區陶企不得不減產應對,部分企業甚至計劃只保留1條生產線生產,其他關停。
 
一方面是天然氣限停。11月底,多個地區天然氣供應公司均發布限停供應通知,停止或限制工業用戶天然氣供應。
 
2017年8月29日,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共同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在今年的供暖季,所有燃煤企業都要停產四個月。
 
緊接著,環保部再發通知,今年11月15日至明年3月15日采暖季期間,“2+26”城市區域內所有燃煤企業必須錯峰停產。
 
不管是停產還是原材料上漲,以環保為基調的政策都是不可逆的。漲價似乎是解決辦法,但陶企要想生存的長久,事實證明還不夠。
 
產品漲價彌補不了成本漲價
 
成本上漲的時候,控制利潤的最佳辦法就是調高售價。
 
9月10日,高安市陶瓷行業協會組織“泛高安”產區13家瓷片企業倡議,產區所有瓷片企業價格在現有基礎上統一上調10%。800×800mm規格的拋光磚,去年6月份高安產區均價為12元/片,部分廠家甚至低于此價格在售,但到去年底,同等規格拋光磚價格均價上漲到12.5-13元/片,而到今年開年后,價格再次上調,目前大部分廠家的價格在14元-14.5元/片以上,漲幅達到20%。
 
夾江、丹棱等地陶瓷廠出現了集體漲價潮,全拋釉、金剛石、瓷片、拋光磚、西瓦等產品價格全面上漲,800全拋釉上漲了1元左右,漲幅在7%上下;800拋光磚同樣上漲了1元左右,漲幅與全拋釉瓷磚接近;300mm×600mm瓷片上漲了3-5毛左右,漲幅超過了10%;西瓦上漲了1-2毛每片,1米梯步磚上漲了1元左右。
 
臨沂產區多家陶瓷企業再次發出調價通知,漲價產品包括300×300mm、300×600mm及400×800mm規格的瓷片,和300×300mm規格小地磚及地爬壁在內,上調價格一般多在0.05~0.1元。
 
多產區陶企已完成兩三輪價格上漲,但上漲的價格并不足以填補成本上漲的空缺。何況在九十月份的旺季,很多品牌都采取促銷來消化庫存、回籠資金,像泛高安產區在10月份全拋釉、拋光磚以及仿古磚的價格均在下滑,其中全拋釉的價格更是下滑了20%以上。這樣的銷售模式,更進一步壓縮了利潤。有些企業甚至表示,2017年的銷售價格與2016年相比,至少下滑了30%。
 
對于陶企來說,這波這波漲價是成本上漲的被動操作,并不是產品附加值的提升。

供給側改革的新出路
 
家居建材品牌在今年,很受資本市場的青睞。整裝、大家居的風口,也成了單一品類的市場突破口。東鵬的二度上市就是看中了大家居的市場潛力,募金的92%用于擴充新產品生產線。
 
對于正在洗牌、政策壓力的瓷磚行業,擴充產品生產線是個好的選擇。但這不是一般品牌可以成熟的資金壓力。對于產能過剩的瓷磚行業,共給側改革也是一個不錯的出路,與其陷入促銷的價格戰,不如將營銷思路從擴大銷量轉換到提升價格上,以此來提升企業的利潤額。
 
共給側改革的關鍵就是,將以產品為核心變換到以消費者為核心。決策消費者購買力的潛在誘因,其實是需求。
 
曾經簡一靠大理石切入市場,與其說這是產品創新,不如更為貼切的說這是對消費者“炫耀”需求的洞察。家裝帶有炫耀屬性,大理石瓷磚的豪華感滿足了消費者的這一需求。
 
80、90后已成成了消費市場的核心人群。根據阿里研究院和BCG聯合報告顯示,2020年這個群體的將占比29.5%,貢獻53%的消費,消費能力比上一代消費力增速2倍。也就是說,了解這部分人的家裝需求,才能至少未來十年里,保持銷量增速。
 
需求是表象,技術是根基。根據需求提升技術,產能才不會被浪費。對于泛高安產區來說,2017年是在新產品開發方面速度最快的一年,通體大理石、負離子瓷磚、現代仿古磚、柔光磚等新品的推出,消費市場的需求帶動了利潤營收。目前已有不少陶企已經開始規劃明年的產品結構、生產線調整。
 
利潤永遠是企業優先考慮的問題。消費需求帶動技術革新的背后,是產品附加值帶來的利潤,要比低價引銷量的利潤高的多,而這也值得更多的投入。
 
標簽: 原材料 行業 利潤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久久,免费国人国产免费看片,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免费国产在线网址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中文Av高清中文Av | 亚洲激情在线中文 | 日本免费高清欧美 | 日本亚欧精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