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豐滿現實骨感,直面智能家居“落地難”問題

   日期:2017-09-01     來源:億歐    評論:0    
核心提示:智能家居行業要解決“落地難”的問題,難度是客觀存在的,但轉變勢在必行。
 
國家政策的支持,互聯網的大眾普及,傳統家居企業的產品升級,這些都為智能家居市場打好了完備的基礎。然而真正能夠被推廣使用的智能家居產品還未經受市場考驗,利弊各占一半,入行需謹慎。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在我國,智能家居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自上個世紀末起,智能家居第一次出現在了中國大地上。當時,整個智能家居行業處在萌芽階段,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普通民眾,都對這個全新的概念缺乏認知。進入新世紀,在若干個相對發達的城市,逐漸出現了我國第一批智能家居的生產企業。

2005年后,由于智能家居生產企業不斷增多,惡性競爭、虛假宣傳時有發生,加上民眾對新概念認知度不足,給智能家居整個行業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2011年后,隨著生產企業自身的反省,行業不斷完善,智能家居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期。隨著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概念進一步普及,我國智能家居行業將在未來出現爆發期。

就在智能家居行業迎來爆發期的“前夜”,不少業內人士也注意到,智能家居長期以來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并且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針對這樣的情況,如何使智能家居走出落地難的困局,將會是接下來行業發展函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前景豐滿現實骨感

智能家居在未來的市場預期充滿利好,然而,行業內出現的種種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智能家居真正“落地”。這些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統一標準欠缺產品“智能”不足由于目前智能家居行業內缺乏相對統一的標準,企業在產品設計、研發、制造等多個環節一定時期內存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況。智能家居是創新產品,更是科技產品。如果民眾在選購智能家居產品時看不到科技含量,實際使用時與傳統家居產品的使用體驗相比,其智能層面的功能處在可有可無的“雞肋”狀態,導致這些所謂的智能家居就失去了競爭優勢。

例如某款家庭電路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其控制平臺可以選擇“居家模式”或“離家模式”,通過切換兩種模式可以控制整個房屋照明系統的供電。然而,該功能在使用上的必要性并不充足,如果是以省電、安全為目的,那么離家模式應切斷的電源就不僅需要包括照明系統,也應包括一些未使用的電源、插座、不常用的家用電器等等。而目前的“離家模式”,其實僅僅是能夠控制整個房屋的一個“關燈”按鈕。這樣的智能家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其智能程度仍有待提升。

產品價格偏高用戶體驗欠佳

鑒于智能家居行業仍處于發展提升的階段,較高的生產成本使產品價格明顯高于傳統家居產品。同時,智能家居產品范圍廣、種類多但科技水平較為不足的情況,令消費者在真正使用時非但沒有感受到智能,反而覺得更加麻煩。這種麻煩不單存在于使用階段,一套相對完備的智能家居產品在前期的安裝階段可能相對復雜,需要花費的不僅是人力,也包括一定的時間投入。

在安裝完成后,用戶在實際操作、使用前需要對智能家居產品有比較充足的了解。由于是新興產品,具體的操作方式需要一定時間適應熟練。然而一些消費者發現,部分智能家居產品不僅操作復雜,而且存在質量、科技水平不足導致的故障問題。智能家居相對較高的科技含量,使售后服務必須由具備技術水平的人員進行。價格高、操作難、售后跟不上這些問題,使不少對智能家居頗有興趣的消費者望而卻步。

認知程度欠缺安全隱患尚存

智能家居產品在我國從誕生到今天,只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時間,消費者對這個新概念的認知程度仍處在相對原始的階段。據一些媒體2016年下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家中目前沒有任何智能家居產品的城市居民占到近六成,四成以上的城市居民對智能家居“基本不了解”。

消費者對智能家居抱有懷疑、謹慎的心態,一定程度上正是由缺乏了解,認知度低造成的。不少居民對智能家居的了解僅僅來源于歐美電影中,而有些居民認為智能家居就是“高大上”、“豪華奢侈”的。同時,部分民眾認為,智能家居產品由于科技含量高,實際操作使用一定很復雜,很難學,而且安裝過程一定很困難。這樣的一系列認知誤區,加上不少消費者相對傳統的從眾心理,使智能家居的銷路長期難以拓寬,在市場中所占比重也比較低。

此外,部分消費者一時難以接受智能家居,原因也在于對產品的安全問題持擔憂態度。一些高科技智能家居產品,如今已經可以實現用一部手機控制整個房屋的水電、燃氣、警報裝置、門窗鎖等多個部分。在看似便捷的同時,產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例如如果用手機就能開門,那么當手機丟失,信息泄露,或出現系統故障、失靈等特殊情況時,自己家里是否有可能自動“門戶大開”?針對諸如此類的情況,目前國內的一些智能家居生產企業恐怕很難百分之百地保證自己的產品毫無安全隱患。

迎難而上走出困局

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產品的認知是長期以來主觀形成的,企業一方無法改變消費者,但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逐步轉變消費者的認知,從而在接下來若干年內穩步提升智能家居的市場占比,讓智能家居產品真正“落地”。

化競爭為合作

智能家居產品涉及的范圍包括燈光控制、安防系統、可燃氣體檢測、網絡、電話、音頻視頻系統、門禁系統、智能窗簾控制等多個方面。這樣的情況導致了企業數量眾多,競爭壓力較大的局面。分頭安裝不同企業生產的五花八門的智能家居產品,對消費者而言不僅是安裝環節的麻煩,而且使用也會更加復雜。

倘若生產不同產品的企業之間能夠形成廣泛的合作,將各自的產品組合起來,形成一體化的智能家居系統,將不僅使企業更具競爭力、產品更具吸引力,而且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和信任。可以想象,當消費者購買一套智能家居系統,就能實現對多種家居用品的智能化使用和控制時,產品的科技性、智能性和使用便捷程度都會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化競爭為合作的生產運營模式,雖然在理念上有很大提升,但實踐起來并非易事。首先企業間要以“化敵為友”的心態,加強溝通,讓更多生產不同智能家居產品的企業參與進來,使最終生產出的產品功能更加齊全,使用更加簡便;其次要敢于“取舍”,不同企業的產品在功能方面可能存在重合,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需要企業間相互協調,使生產出的產品在功能方面能夠既齊全完備又一目了然;此外,不同企業間的合作應向著同一個目標邁進,同時每個企業都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

完善產品質量提升科技水平

針對上一階段消費者反映出的質量問題,智能家居生產企業要及時認識到不足,進而勇于對產品質量進行完善。為此,企業要在積極自查的同時,收集用戶使用反饋,了解用戶的使用體驗。同時,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評價體系,便捷、高效地處理用戶反映的問題,對出現的故障情況及時進行維修等相關服務,從而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良好的產品形象。

鑒于消費者發現產品功能“雞肋”的問題,企業方面需要正視自己的產品,對不夠“智能”的家居產品進行升級或舍棄。專家預測,未來智能家居所占的比重將逐漸提高,大力進行科研、創新工作,使產品功能從“雞肋”向“必要”轉變,再從“必要”向“重要”轉變,這將成為企業產品永葆青春的最佳途徑。

找準市場需求明確發展方向

我國家居市場龐大,不同的消費群體代表著不同的消費需求,這些需求正是企業進行生產運營的“風向標”。智能家居是市場中的新概念、新產品,要想取得成功,獲得更高的市場占有率,就更需要緊隨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和不斷變化的消費動向。

因此,企業在產品研發、生產、推廣和銷售等環節,應對市場需求有敏銳的觀察力。例如,對接受能力較弱的中老年消費群體,進行推廣、銷售時應從操作簡便、容易上手的產品入手。同時,在前期環節也應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發和生產。

最后,隨著智能家居逐步走進人民生活,政府方面也應有所作為。在標準制定方面,與領域內的專家、有代表性的企業聯手,逐步制定并完善智能家居行業的統一標準;同時,由于智能家居產品的生產、科研成本較高,政府應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政策扶持,并引導企業向發達國家的同行學習,讓國產品牌在國內、國際市場上都能具備充足的競爭力。

總體而言,智能家居行業要解決“落地難”的問題,難度是客觀存在的,但轉變勢在必行。在關乎行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時期,企業方面對現下出現的問題應予以足夠重視,唯有迎難而上才能真正走出困局。 
 
標簽: 智能 家居 落地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久久,免费国人国产免费看片,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免费国产在线网址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自偷自拍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性国产区在线视频 | 亚洲一本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