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五年,我國房地產業以超過20%的年均增速發展,這段時間內被稱之為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常傳出樓盤“一夜搶空”的銷售場面。良好的市場氛圍帶動了相關的行業發展,設計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隨著政府一連串房產政策出臺,全國房地產終于進入“白銀時代”。樓盤數量日益銳減,直接受影響的設計行業也進入了“新常態”。在風云過后,設計從業者都進入冷靜思考,如何在房地產再度降溫前做好“過冬”的準備。
新概念住宅涌現新問題
面臨政府一再行政調控房地產市場,房地產由原來的供不應求變成了滿街求賣的場面。在重度施壓的情況下,開發商渾身解數。部分開發商提出了住宅精裝的交樓標準,更有開發商與家具賣場、知名家居品牌合作,用更好的售后服務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加速資金回籠。
精裝住宅示范單位
精裝標準與家具合作確實為業主帶來了便利性,一大批精裝住宅隆重入市,聯合家具品牌做社區“團購”,業主省錢省時省力還省心。自新概念房型的推出以來,住宅銷量得以提升。甚至還出現了智能家居概念,為未來家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面臨愈來愈多的精裝住宅推出市場,問題也逐步出現。
所有的精裝標準在建造樓宇時一并解決住宅的固裝與收納等個性化居家系統,等于在源頭上解決了業主設計與設計裝修的過程。但家具產品卻出現了匹配問題,比如一般寢具是1.5或1.2米寬,但在精裝住宅中,會出現1.3米的非常規床架。或者是柜體尺寸不同于以往的標準,擺放的家居飾品需要調整。這時,市面上標準化的家居用品不能適應實際環境。
轟動一時的18平米概念精裝住宅,智能家居的已經投入市場
以前客戶是房企,現在也可以是業主
2014年達到峰值之后,房地產投資總量上從提升到逐步回落,然后進入了衰退期。自2000年有數據記錄以來,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降至最低點,僅為1%,商品房數量急劇銳減。再加上房產銷量出現大量萎縮,對設計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住房的人少了,需要的樣板房也少了,需要裝修的人也少了,設計公司不得不面臨轉型或改革適應變換中的市場環境。自2015年,不斷有設計公司拓展項目業務。比如開發家居飾品,或者合股投資精品酒店,將設計直接面向市場,以受寵程度體現設計價值。
某設計公司開發的家具品牌
當住宅精裝成為房產銷售的主要手段時,新問題的出現也證實了對專業的需求。住宅精裝的配套方案能滿足居住者使用的功能,但個性化設計與產品定制還需完善與加強。設計公司結合多年對業主與房地產服務經驗,需要專業角度解決新問題, 這之中已有不少的設計公司看到了市場前景,如印象空間與宇一設計已經極力推動相關項目的發展。
樣板房是開發商為刺激銷售提供的商業手段,住宅是解決業主居住的剛性需求,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而設計事務所可以提供商業與家居性質的空間設計。因此,房地產開發商結合設計公司,深入探討精裝住宅的設計,垂直深化“拎包入住”概念,增加設計層次,進一步解決軟裝配套的全屋定制。
對設計公司來說,以前客戶是房企,現在成了業主。面對整個甚至多個社區的居家群體,從不同的家庭結構到不同年齡層次都有著不同的需求,設計師從硬裝到軟裝實現一站式設計平臺,這之中的環節依然需要更多的行業參與。
印象空間設計兼創辦人王杰明在成立室內設計公司之前,在知名家具企業從事空間設計。在房地產的一連串問題中,王杰明解讀出房地產對市場有深透的解讀,卻忽視善用專業團隊造成當今的局面。針對精裝住宅標準化項目,王杰明即將開發出“印象空間”的家居產品線,并計劃打造幾千平方米的實體展廳,主打定制化的家居用品。"雖然房地產市場在不斷變化中,但是定制的移動家具、廚衛與飾品不會局限于精裝住宅,這塊市場將有很大前景。”
“印象空間”項目案例
宇一設計創辦人齊鵬達認為實現真正的‘拎包入住’服務體系,需要由更多的專業領域的廠商或團隊參與項目,一起解決一個個社區的家具定制或飾品定制。這對廠商而言,是另一種批發渠道。
“宇一設計”海口項目
家具捆綁設計,專業門戶解決居家問題
家具廠商如何結合設計公司互利共贏?術有專攻,業有所長。設計師認為家具廠與設計師合作,對各方都有更高的要求。設計公司一直與房產合作緊密,并且一直與不同的業主和房地產保持緊密溝通,對全屋設計有清晰的思路,但家具定制將會削弱項目效率。而家具廠商需要有完善的定制系統,是參與社區整體“拎包入住”的關鍵因素。介于這項業務正慢慢發展中,這正好給設計行業與家具行業的合作提供了磨合的時間。
在今年的7月中,宇一設計的軟裝硬裝一體化“拎包入住”項目在龍崗即將面市,這是齊鵬達在多次實戰經驗中,得出最滿意的效果。“我依然希望有更多的家具企業與設計公司相互滲透,行業融合才能打開更大的市場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