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家具”無論在大眾視野還是行業內部,都是讓人驕傲的標簽,一個叫得響的品牌。在過去幾年珠三角家具制造生產業遭遇震蕩之時,深圳本土家具卻一枝獨秀,不但保存實力,并且迅速發展,這背后不僅僅是幾家大型核心企業的努力,也折射出無數中小企業的拼搏。出口-內銷-設計-品牌,漂亮的三連跳,深圳本土家具企業轉型姿勢很美。《南方都市報》將展開系列報道,關注深圳本土家具品牌,挖掘深植于他們骨子中的本土D N A。
2016深圳國際家具展
“家具龍頭企業頻出深圳,絕非偶然”
說到家具,你腦海中有哪些深圳品牌?
“全國軟體家具前列,我們有芝華仕、左右等;全國兒童家具前列,我們有松堡王國、七彩人生等;全國軟床品牌,我們有雅蘭等;全國實木家具前列,我們有柏森等;全國板式家具前列,我們有仁豪、紅蘋果……”
在深圳家具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侯克鵬看來,這只是深圳家具企業名單的一部分,“這些優秀企業出自深圳,絕非偶然。”在他看來,中國這么多制造區域,最好當屬深圳。“深圳家具”不僅是口頭上的稱呼,深圳家具行業協會已把它作為一個品牌,向符合資質的企業頒發。想擁有這個品牌,必須接受協會每個月定時的抽檢。
“深圳家具”統一標識就為這3點
“中國家具看深圳。”侯克鵬認為這樣的描述不過分。深圳家具的本土精神很鮮明,改革特區的企業家們特別有創造和實干的勁頭,而深圳家具行業協會也在客觀上凝聚了行業的力量。
侯克鵬解釋,深圳家具一方面靠展會的導航,遠走在廣州、東莞之前,尤其是其中體現出來的設計導向和潮流導向,直接對全國家具行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產業發展流行趨勢的導向,設計同樣是核心地位,“我們從來沒有閉關自守,轉型的動力也來自于此。”
轉身:從制造業思維到服務業思維
珠三角區的制造業全國聞名,但最近幾年,行業震蕩跟隨經濟大環境變化而至,誰倒下,誰堅持,成為業內的一大話題,“我們可以說,深圳家具并沒有倒下,相當一部分企業存活,并且發展得很好。”侯克鵬說。
在他看來,這樣的震蕩在所難免,自然淘汰勢必會將過去的一類企業移除。在行業發展之初,廣東的家具生產主要依靠香港臺灣地區轉OEM生產,做法也很簡單,由老板帶領一班工人就可以完成生產,但這樣的模式在行業的淘汰賽中很難取勝。
“品牌的核心優勢是人才。”侯克鵬坦言,這也是不少品牌轉型內銷遇到的最大問題,目前家具行業協會500多人的團隊,包含了研發、設計、品牌等幾個方面,給深圳企業也提供了相關的生產服務業配套。
在他看來,非制造業產生的價值才是生產服務業的價值體現,而當將生產服務賦予創意文化、設計等元素,就會進一步轉變為文化創意產業,這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侯克鵬認為,在保證了工匠精神的同時,創意和研發同等重要,這就是從制造業思維到服務業思維的轉變,即如何創造它的非物質價值。
“飛機一落地,可以看到T 3航站樓內三種產品的廣告最多,手機、女裝、家具,這就是轉型后品牌的效果。”他說。
生態:專業化生產+集約化配套
“深圳家具”四個字不僅僅是幾個叫響全國的品牌在發力,更靠那些中小家具企業努力耕耘。這里似乎有個殘酷的悖論:中小企如何和龍頭企業競爭,未來會不會又是血雨腥風?侯克鵬給出的解釋讓人驚喜:與其說競爭,不如說合作。
他認為,深圳整個家具行業已經形成一個微妙的生態:大企業作為核心企業,推動和發熱的能量毋庸置疑。中小企業則各有專長,從各個垂直細分領域服務于核心企業,幾方之間相互依存,共榮共生。“如左右這樣的大型企業,不會包攬所有的產品。那么作為一個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如果僅僅生產茶幾,都可以有長足的發展。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方向,這就是市場趨于成熟的表現。”侯克鵬坦言,協會也一直在努力協調凝聚這股深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