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打雞血”了嗎?
在屢屢沖出米蘭家具展的刺激下,中國設計師和業界探訪米蘭家具展和設計周的熱度逐年攀升,仿佛不走一遭就會落伍。“在這個擁有50多年歷史的家具展上,我們的勁頭兒就像被‘打雞血’了那樣,顯得非常地沖動。除了家具商試圖充當國際品牌代理商外,有一大批是去米蘭一擲千金的土豪們,他們看貨、付款、委托托運,直接把那些時尚家具弄回了國內的豪宅里,讓意大利的一些設計師和舉辦單位都非常鄙夷。”這位新銳設計師說。
還有一些所謂的設計師和中國家具商,干脆舉著相機偷拍,拷貝最新設計的國際大牌,以便回國后復制。“多年來,我們還是沒擺脫那些見不得人的小動作”。說到這里,這位新銳設計師不好意思地表示。同時他也說,“少數中國設計師還是想原創的”,劃清界線的意味非常明顯。
記者在一個名叫“家具設計圈”的群里看到這樣一條貼子,一位ID叫“背著錢包的錢太”炫耀說,她(他)去年買回了一堆名包、名首飾,這次她(他)特意帶著自己的設計師,組團采購回了一整套意大利家具,下一步用來裝飾別墅。
“拿來主義”光榮嗎?
有一家國內媒體甚至沾沾自喜地認為,帶設計師到米蘭家具展買貨是中國式的一種榮光。報道中充斥了不專業的說法,表示一位做國際家具買手的鄭小姐此行非常興奮,此次到米蘭家具展是為了采集最新的產品訊息,回到國內和自己的客戶進行篩選分享。報道還說,“如果選定的產品很快在國內家居城找到,她會建議客戶在國內購買。”顯然是在鼓勵中國設計師的“拿來主義”。說白了就是剽竊。
雖然也有一些中國設計師帶著自己的原創作品赴米蘭參加國際設計周,也組成了“居然·2014中國設計進行時”等專業展覽,但這些設計仍然沒有擺脫中國傳統的“竹、木、漆、陶、瓷、繡”,一位意大利設計師表示,多年來中國元素就老是那么一套,已經讓米蘭展出現了“審中疲勞”。越傳統的越時尚,但連續延續數年這樣下去,這樣的原創還有意思嗎?
但中國家具界似乎沒意識到那些來自外界尖銳的評價,而是忙著簽約、造聲勢。中國某家居協會此次在米蘭展上與意大利家具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表示會將更好的產品以更合理的價格輸送到中國消費者面前,這樣的報道比比皆是。似乎這樣,中國設計就沖出了外圍展,就進入了主展館,就揚了中國品牌的“國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目前傳統的歐洲國家經濟不景氣、購買力下降,于是中國家居商把參加米蘭家具展當成了引進、購買品牌的集體行動。
據了解,此次居然之家帶隊的代理商團隊就與意大利家居協會磋商,表示要將更多優秀品牌帶回國內。但業內人士也表示,目前意大利一些全球性品牌,只傾向于在某個領域與中國企業合作,還沒到他們“賣原創品牌”的時候,因此中國家具商要有清醒的認識。
為北京家居行業協會與意大利家具協會牽線搭橋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企業在米蘭展找到了與國際品牌的對話平臺,但中國設計要想真正登上國際舞臺,還需要在各方面進行整體素質提升,而不是乘人之危”。后面一句話是指意大利經濟的暫時不景氣,不得不將自己的一些品牌出手。
中國大軍組團米蘭
據一家媒體報道,2006年,中國家居業僅3000人到訪米蘭家具展。而到去年,則有十余萬“中國大軍”游走于米蘭家具展的各展館。今年,僅居然之家就組織了60人的品牌代理商到訪意大利,紅星美凱龍全國店面更組成500人以上的龐大員工團隊開赴意大利。幾乎國內知名的家具品牌、裝飾企業、注重設計的建材企業,上至企業老板,下至采購員,這個時間段都在意大利。
套用一句近期流行的網絡語言:“4月份家具商們的時間去哪里了,都去米蘭走‘秀’看熱鬧了”。
令人尷尬的是,在龐大的參展人數背后,卻是米蘭家具展上鮮有的中國原創設計的核心價值表現。中國家具企業曾因參觀后抄襲米蘭國際家具展展覽作品而遭到主辦方拒絕,甚至被禁止參觀。兩年前,才在中國家具業的共同努力下,重獲米蘭家具展的參展資格。因此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即便中國家具企業今年受邀進入了米蘭國際家具展主展館,最多亮相于設計周的分展廳或場外展。一位專業的家具評論員表示:“讓中國家居設計更多在國際化平臺上亮相,我們的路還很長很長,千萬不能有那些沾沾自喜的土豪得意氣”。
接受記者采訪的那位新銳設計師表示,意大利作為全球設計大國,是把設計和創新作為一種國格和人格來對待的,因此以舉國之力造就了設計大國的美名,而且他們那種工匠式的設計精神是我們復制不來的。這位新銳設計師呼吁:“下一屆米蘭家具展,再也別出現土豪們腰里別著錢包,到處去搜刮所謂‘時尚’的怪象了。”
“那樣真不是米蘭展的真諦,也顯得我們有點丟臉。”他有些激動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