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綜合體意指“在一個位置上,具有單個或多個功能的一組建筑”,這是美國建筑百科全書給出關于城市綜合體的定義。曾幾何時,我們逛街要去百貨商場;看電影要找電影院;吃飯要找餐館;游戲要找游樂園。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們發現所有的消費娛樂社交的愿望,都可以在同一處空間中實現,這就是城市綜合體的到來帶給我們生活上的變化。
城市綜合體事實上很早就與人類的生活有密切的接觸。綜合了城市功能的建筑綜合體可上溯到古希臘城市的市俗中心------阿索斯廣場(ASSOS), 這是一片圍繞在神廟周圍的可以做商業活動,文化活動及交流活動的場地。在古老的希臘,這個地方寬敞的墻面和壁畫還展示戰爭勝利的圖畫,銘文,受賞,律條及格言。因此,這個聚集商業,政治和文化信息的中心則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人們聚集的中心,人們在這里聚會,買賣,活動,交談,娛樂。
文獻記載,位于北京王府井附近的東安市場也扮演了城市中心的角色。早在二十世紀初,東安市場就聚集了幾百家店鋪,茶樓,小飯館,雜耍場,戲院,棋社等一系列供人娛樂,活動,消遣,消費的場所。由于東安市場地點周圍交通便利,引得商販云集,生意日益紅火。一時間江湖藝人“說書獻藝,形成了街巷綜合,店鋪林立,具有集吃喝玩樂,購物于一體的經營特色。在當時的店鋪中獨樹一幟,聞名京城。 如今的北京APM新東安廣場 ,是香港新鴻基地產的開發項目,開發商將購物區翻新重建,延長營業時間,擴充商業內容,優化品牌,并重新定位目標群體。APM,被解讀為從AM到PM,即不分晝夜地娛樂。由東安市場到新東安廣場,可以看出無論是在舊時或是當代,位于城市中心地帶的商業價值非常重要,同時也值得開發。
然而現代城市綜合體的概念是從何而來的呢?
現代城市綜合體的歷史足跡
第一代城市綜合體
據香港著名建筑師,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羅健中介紹,最早的現代城市綜合體概念起源于歐洲,由于二戰的破壞,歐洲人最早的開始思考如何重建城市。五十年代的主流思想是將功能分區,將建筑的功能細分成住宅,辦公,購物,文化幾個方面。這一思想馬上在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得以發展和改變,人們開始逐漸減少功能區域間的距離,集中各種功能以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這是城市綜合體的最初形成原因。英國的Barbican Center, 城市綜合體的雛形,體現了這一思想。這個被二戰破壞的老區被改造成集合學校,音樂廳,會議中心和宴會中心的多功能空間。Barbican Center被建筑業界人士稱為第一代現代城市綜合體。
第二代城市綜合體
《城市綜合體分析》提到,“城市綜合體就是建筑綜合體的升級與城市空間的延續,是指在城市中的居住、辦公、商務、出行、購物、文化娛樂、社交、游憩等各類功能復合、相互作用、互為價值鏈的高度集約的街區建筑群體。它包含各種城市功能,有商務辦公、居住、酒店、休閑娛樂、縱橫交叉的交通及停車體系,有些還具備會展功能和完善的街區特點,是建筑綜合體向城市空間巨型化、城市價值復合化、城市功能集約化發展的結果”。
城市綜合體這一概念在70年代初傳到東南亞。香港著名的置地廣場是香港最重要的地標性城市綜合體,這被業界稱為第二代城市綜合體。比起第一代城市綜合體,置地廣場與軌道交通無縫連接。與交通的接軌加強了對人流的可導性,置地廣場變成了人們下班后的必經之地,因此就變成了港人下班后的習慣性選擇場所。除了與軌道交通的結合,置地廣場引進眾多奢侈品牌和高級餐廳,提高了消費水平,使得置地廣場更成為世界高檔品牌店及奢侈生活品位與大眾的平臺連接,據稱,這是奢侈品牌在香港地區開始普及的重要步驟。進入置地廣場從代表了進入一個高品位的購物社區,也更有利于志趣相投的人們相識結交。那時候,香港白領會以去置地廣場吃個午餐為榮。因此置地廣場起到了改變城市時常生活風氣的作用。
后來建成的太古廣場比置地廣場有了更進一步的定位。置地廣場以寫字樓為主,剩下的空間做零售,而太古廣場以商場為主,用剩余的空間做寫字樓。在太古廣場中,人行通道,扶手電梯的設計更加人性化。商場反客為主,聚集了更多人氣,帶動了節假日的客流量。這樣的轉變令開發商門開始轉變思路,他們不僅僅蓋房子,更著手開始經營這些城市綜合體系,比如利用香港的文藝娛樂氛圍開展各種活動,像小型音樂會等等。并且,聰明的開發商為了招商引資,更是幫助許多店家進行店面裝修,擴大商店的商業規模。
第二代城市綜合體除了空間本身發揮辦公,娛樂,社交功能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實現了與外部城市空間的有機結合、交通體系的有效聯系。成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伸了城市的空間價值。
第三代城市綜合體
第三代城市綜合體以北京三里屯為代表。北京三里屯作為首都的城市綜合體,不僅考慮了商業用途,還進一步融合了文化特點,體現了城市功能;打造了一個北京潮流的城市名片。在對三里屯進行設計以前,設計師首先了解北京市政府和三里屯所在區政府對城市的發展規劃。他們認為開發商應該更多地考慮城市綜合體對城市和市民所出的貢獻,讓市民在自己的娛樂空間內感到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
在三里屯的設計初期,設計師首先考慮的是不將三里屯設計成一個傳統的獨立商場,而是讓這片區域與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文化相結合,讓這個集合商業,時尚,經濟的綜合體與外界全方位接觸。三里屯的設計思路是將大眾購物區域與高端奢侈購物區域分開,在大眾購物區域設有許多休息和社交的長凳,遮擋,供游人休息聊天。供人休息的長凳在置地廣場并不多見,原因是開發商的理念不同。
北京三里屯被打造成一個供大眾放松休閑的去處,在這里購物與否都可以,穿西裝打領帶的白領和穿牛仔褲的休閑人群都同樣受到歡迎,三里屯沒有大門,對所有人敞開;而置地廣場的規劃更側重于快節奏的港人生活,希望刺激和鼓勵香港白領快速消費,華麗的裝修和豪華的大門將有無消費能力的群體明顯地分隔開來。三里屯的設計方案中最與眾不同的核心的思想是,空間與人的相互尊重,以及人與空間大環境之間更充分地融合。這樣和諧的設計體現了中國帝都獨有的氣度。
深圳城市綜合體的發展
截至到2011年底,深圳的城市中綜合體面積合計將近600萬平方米,其中將近一半的城市綜合體面積集中在福田區,深圳的CBD商業地帶。南山區占城市綜合體開發面積20%,排在其次。根據地產人士分析,未來深圳市綜合體項目將更為廣泛地分布。未來幾年,龍崗區將成為未來綜合體項目的第一建成區。而由于前海中心的發展,南山區也將出現大量綜合體項目。 新建綜合體項目中,舊城改造項目比重將大幅增大,以超過百萬平米的大型商業綜合體為主。曾經說起深圳商業區,大家不約而同地會提到國貿,東門,華強北這些最成熟的商圈。而后隨著深圳CBD的重新規劃,由購物公園,中心城,君尚百貨組成的福田區域商業圈逐漸形成。卓越時代廣場, 大眾化及新世界中心等則構成了福田的辦公區域綜合格局。在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中,城市綜合體將多面開花。
據統計,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又將有十余座屬于深圳的城市綜合體面向大眾。這些大型綜合體將深圳的人流分布地更加廣泛,更充分地體現了深圳“寸土寸金“的涵義。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城市綜合體已將視野從單純的商業綜合體演變成了文化綜合體。比如位于深圳南山區華僑城附近的歡樂海岸,這座城市綜合體別具一格,改寫了以往深圳城市綜合體多建造于一座或者幾座建筑內的慣有風格,將商鋪,餐廳,咖啡廳,以及酒店等平鋪在一片區域內,結合了深圳海濱城市的特點,讓人文與城市綜合體更充分地融為一體。歡樂海岸用”城市文化綜合體,深圳人的會客廳“為廣告語,將深圳城市綜合體進行新一輪的定位,并進一步引發建筑設計業內人士的思考。
回想起來,從羅湖區建起萬象城以后,深圳如萬象之城,商業綜合體層出不窮。隨著年代的變化,城市綜合體與城市的結合愈發緊密。從剛開始的僅限于同一棟建筑的設計,到多棟建筑聯合,再到室內與室外設計的融合,這樣的演變激發設計者不斷地去學習,除了建筑設計,更不斷地思考建筑與城市,建筑與社會,建筑與人文的關系。這些思考的結果將不斷地在深圳這個年輕又勇敢的城市得到展現。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一些建筑設計團隊已經對城市綜合空間與室外空間的思考已經比較成熟,比如美國JERDE建筑事務所設計的日本六本木購物中心,設計師們追求里面變化和創造出不同意境的空間,實現了空間既獨立分層又高效集成復合,從而不斷滿足顧客們的好奇心。并且設計師們充分將人工美學與自然美相結合,讓高密度建筑群與庭院,公園和廣場共存,從而為民眾贏得更多步行到達六本木商業中心的機會。這樣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日本土地資源稀少的特點,卻又滿足了日本民眾愛時尚,高消費的生活需要,并進一步體現了日本民族“光怪陸離”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據深圳商報報道,2013將會是深圳“綜合體”元年。因為深圳正在進行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未來的數年內,另一片位于南山區的區域---前海中心將成為深圳新一代城市中心,一個繁華的世界將繼續隨著一個個新的城市綜合體的形成而更加光芒萬丈。據報道稱,前海中心主要發展區域性的現代服務業與總部經濟,并作為深化深港合作以及推進國際合作的核心功能區間,前海中心區大部分區域由填海新生地塊組成,可塑性極強,在這塊土地上,必將誕生更現代,更有創意,更美輪美奐的城市綜合體。在本文的開頭,提到了由美國建筑百科全書給予城市綜合體的定義---在一個位置上,具有單個或多個功能的一組建筑,而在筆者看來,深圳卻對城市綜合體逐漸有了新的定義和衍化。
筆者手記:
筆者自幼生活在深圳。說起二十年前的深圳,逛街消費必得去東門國貿。對于家住南山區的我來說,去一次羅湖區,總有那么點“進城“的味道。過了幾年,我開始跟著媽媽逛福田區的華強北,女人世界。仿佛感覺進城“變得容易點兒了。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長大,家庭在深圳站穩了腳,家庭經濟情況得到一定提高,我們開始逛萬象城這樣相對高端的商業場所。現在想想,諸如萬象城這樣較高端的商業綜合體在那個年代進駐深圳,必定是對深圳人的消費水平進行了研究。因為90年代初來深圳發展的家庭生活水平都有一些提高,開始對國際品牌有所認識,并開始希望享受一些”奢侈品“帶來的快樂。踏入社會工作,有了個人消費能力,發現深圳可供消費的地方越來越多,而且與電影院,飯館,以及其他娛樂場所結合更加緊密。我們通常將假日定位在某一個城市綜合體里,并完成一天的娛樂消遣。根據深圳房地產業內人士分析,當人均GDP達到每年一萬美元的時候,城市綜合體將進入大規模地 發展階段。我感到非常開心,因為這樣的發展意味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機會越來越多,也意味著每一天,這座城,都有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