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具》雜志主編許美琪指出,中國家居業與國內的其他行業一樣,眼下正面臨著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歷史時刻。家居零售業正發生巨大變化:除了實體大賣場,電商營銷將大行其道,此外還有社區店、專賣店等多種家具零售模式的涌現,家居零售業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來臨了。
受房地產調控等多重因素制約,節后家居賣場少人問津。為應對行業冬季,眾多家居企業紛紛“觸電”,在電商平臺上迎接明媚的春光。家居零售業逐漸跨入多元化、個性化時代。
實體家居店門可羅雀
周末,記者在金海馬、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登發裝飾城等本市一些大型家居賣場看到各家店門可羅雀,顧客寥寥,銷售人員百無聊賴。不少品牌打出了“迎接3·15全場八折”的促銷活動,但消費者還是不大買賬。“節后開業以來,生意一直比較寡淡,又趕上沙塵天,家居市場就更不景氣了。”六里臺金海馬某品牌家具銷售員無奈地說。金海馬二樓的一些商戶索性關門撤店,空曠的賣場顯得格外冷清。
2012年以來,房市調控加碼,賣場租金居高不下,板材、五金件、油漆等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持續上升,本市家居消費賣場這幾年的迅速擴張又加劇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很多家居經銷商、生產商的日子不大好過。紅橋區紅星美凱龍的一位家居老板掰著手指頭說,目前20%-30%的收入以租金的形式奉獻給了賣場,7%左右的收入給了物流,銷售員保底薪水一提再提,家具企業普遍利潤也就10%-20%,行業已步入微利時代。另一位老板說,五一之前原本就是家居業傳統的銷售淡季,今年的淡季格外淡。
電商家居銷量可觀
與家居實體店的冷冷清清形成對比的,是網上家居的銷售已春風拂面。
昨日,記者看到網上亮美家官方旗艦店一款類似宜家簡約風格的五層書柜,月銷售750件,已售出5372件;好事達的一款儲物柜,月銷量462件,已售出2561件……這些家居單品的銷售業績是實體店想都不敢想的。
早在2009年,受金融風暴影響,傳統家具企業曲美轉型進入電子商務。2010年,曲美在網上掀起“曲億團”活動,40多天的時間里,1.35萬個訂單近1億元的銷售業績讓曲美電商一舉成名,也吸引了更多大型家具建材企業陸續進駐電商。2011年,以衛浴為代表的漢斯格雅、高儀、TOTO等品牌企業紛紛“觸電”,趨勢日益明顯。2012年,家居電商進入高峰發展期,天貓家具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天貓家裝家飾類去年成交額達340多億元,同比增幅達300%,其中家具類增幅最快,達324%。電子商務已逐漸成為家居企業抗寒取暖的重要渠道。
不僅九牧、曲美、全友等傳統品牌借力電商平臺應對行業“冬天”,眾多個性化品牌小店也在網上找到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比如,專門賣燈具、燈飾和衣柜、床墊的網店都經營得有聲有色。
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相當數量外貿型家居企業開始轉向內貿,由于普遍缺乏國內銷售渠道和品牌,電子商務成為很多企業的普遍選擇。2011年,黑龍江耐力木業集團、慶安厚成木業有限公司等12家原宜家代工企業也抱團天貓開店外貿家居品牌及家居代工大軍的加盟,使得電商家居的隊伍更為壯觀。易觀國際副總裁張鷹表示,在美國,傳統企業是網上零售市場的主力軍,家居電子商務占19.8%。國內家居電子商務規模在2015年估計將達到2050億元,網購規模增長249%,網購率有望達到17.5%。家居也將成為繼服飾、3C數碼之后電子商務的“下一個金礦”。
家居零售多元化個性化
在居然之家,一些名牌家居的銷售人員雖然認可線上家居賣場的崛起對實體家居店的擠壓效應,但他們也指出,網上家居以板材、單品、中低價位為主,主打“80后”、“90后”的年輕人,“如果想買全套的、高檔的、名貴實木家具,實體店還是更有競爭力,畢竟對于高價位的東西,消費者還是更相信眼見為實。”也因此,一些“觸電”的家居企業開始著力于探索打通線上線下的“體驗館”模式,實現線下體驗、網上購物,通過線下實體館的展示,來打消消費者網購家具的顧慮,將線下的商業機會與互聯網進一步融合。
上海《家具》雜志主編許美琪指出,中國家居業與國內的其他行業一樣,眼下正面臨著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歷史時刻。家居零售業正發生巨大變化:除了實體大賣場,電商營銷將大行其道,此外還有社區店、專賣店等多種家具零售模式的涌現,家居零售業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