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催生中小城市商機 沿海家具業面臨難題

   日期:2013-02-19     來源:深圳家具     作者:孟磊    評論:0    
核心提示:城鎮化催生地產板塊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也勢必將帶動家具產業在三四線市場的發展和擴大。如果說,以往深圳家具人普遍認為三四線市場是低端貨的天下,有所不屑的話,那么未來的三四線市場將會具備不容忽視的巨大空間,必將引起深圳,乃至廣東地區家具制造業者的正視。

促進城鎮化的政策出臺正在提速。發改委官員透露,由發改委主導的《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初稿已編制完成。該規劃稱“城鎮化將在未來十年拉動40萬億投資”。各地城鎮化體系建設規劃方案亦已紛紛出爐。根據規劃的內容來看,未來城鎮化的主體思想還不僅僅停留在地產方面,它涉及了交通建設等等多個方面。

國家政策的出臺,預示著未來國家經濟發展的側重點將發生變化,各地城鎮化建設的速度將會加快,同時也預示著地產、基礎建設、道路等相關板塊將受益于這樣的政策導向。家具作為房地產的直接下游產業,可以說直接受到房地產產業的影響,比如近年來的樓市調控政策,對于一二線市場的家具銷售就造成了嚴重的沖擊。

同樣,城鎮化催生地產板塊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也勢必將帶動家具產業在三四線市場的發展和擴大。如果說,以往深圳家具人普遍認為三四線市場是低端貨的天下,有所不屑的話,那么未來的三四線市場將會具備不容忽視的巨大空間,必將引起深圳,乃至廣東地區家具制造業者的正視。

難點

成本觸頂,三四線銷售難有性價比競爭力

眾所周知,從90年代開始,在國家開發沿海地區的政策推動下,加上深圳作為中國首個經濟特區,緊鄰香港等利好條件,帶動了整個廣東省的經濟飛速發展,目前已經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經濟發達大省。但也正是由于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傳統制造企業在沿海地區的優勢缺失,特別是深圳地區。目前,僅深圳龍崗地區,在冊的家具企業達到3000家之多,可以說龍崗是深圳家具工廠高度集中的地區。但今年來的成本不斷提升,相信也是深圳家具企業深切體會到的新變化。

土地資源受限

首先是土地資源的限制,同在廣東省境內,相比佛山和部分東莞家具企業,龍崗家具企業大部分屬于“來深建設者”,特別多的是來自福建的老板,這也是為什么業內流傳一個玩笑——到龍崗家具廠,只要跟保安說找黃總,一般情況都會放你進去的,這正是因為福建黃姓企業主在龍崗家具企業中,占據了龐大的比例。這也是為何龍崗家具工廠多以租賃場地和廠房為主,鮮少擁有自主物業和土地,而佛山家具企業多是本地人經營,大多數都是在自有土地上發展企業,相比租賃而言,企業發展更有保障。而反觀深圳,受到城市面積的限制,其土地資源有限,早期是土地和廠房租賃價格的不斷提升,已經給很多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壓力;近年來,由于當地政府出臺產業升級等相關政策,作為高耗能、有排污、低稅收的家具制造業,開始受到了更多的政策限制。土地資源——作為一種由政府主導的公共資源,更顯得彌足珍貴,家具企業想要擴大廠房,購買土地更是難上加難,這就形成了限制企業發展的關鍵限制。

人工成本全國最高

其次,對于三四線市場的主流產品而言,價格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往往價格偏向大眾能夠接受的程度,那么這其中,針對一些北方市場,物流就占據了產品到達終端的成本中很大的比重。相比一些區域性的當地工廠,深圳的產品在終端,顯然是喪失了性價比的競爭力的,更不要說后續的售后服務,無論在處理速度還是服務成本方面,都很難跟當地企業抗衡,除非在重要區域建立辦事處或者分廠。

最后,要談到家具行業至關重要的人工成本,由于家具產品屬性不同于家電或其他泛家居產品,其個性化市場需求導致制造企業無法標準化生產,很多產品仍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去支撐。根據最新的全國人均收入排名顯示,深圳位列第二,人均收入達到35000元每年,其最低工資標準也從2011年的1300元提升到了2012年的1500年,居全國首位,上升幅度達到13.6%。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特別是在2012年市場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企業的業績增長甚至低于人工成本上升的比例。

三方面的成本提高,直接削弱了深圳制造家具在終端市場的價格優勢,特別是在三四線市場這樣對價格尤其敏感的區域,其產品的競爭力很難跟當地工廠抗衡。

產業轉移,受到管理水平和企業機制限制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就是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的家具產業園。

2010年,若產業轉移還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或者說很多企業認為無關痛癢的偽命題的話,那么2012年,這樣的預測和趨勢已經逐漸明朗和清晰了。據統計,僅2012年開始立項、規劃、招商的內地大型家具產業園項目已經超過十個,其中部分項目占地甚至達到了十幾平方公里,其占地面積和整體綜合規劃已經相當龐大。目前全國已有體量達300畝以上的家具工業園,已經超過100個。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內地很多地區已經充分做好了承接沿海地區家具產業轉移的準備。

但是對于深圳家具企業而言,除了部分大規模的企業針對一些強勢區域市場,開始了國內生產基地布局規劃之外,大部分深圳的中小型企業仍然處在觀望階段。

新興制造基地面臨產業鏈缺失的問題

首先,盡管內地的產業園項目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系列優惠的政策,例如土地價格低廉、人力成本低、稅收政策寬松等招商政策,但對于家具企業而言,地方關系維護、配套產業鏈成熟程度等,都是中小企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當然,新興的產業園項目,在立項和規劃階段已經相當專業,并且都考慮到了未來家具產業的綜合性發展,規劃了相應的原輔材料配套、研發中心、物流集散及倉儲功能區域。但中小企業的擔心,在尚未看到原輔材料及相關配套企業成形之前,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相反,對于原輔材料供應商而言,產業園再美好,沒有工廠、沒有產業,他們的運營就無法保障,最終造成互相觀望的矛盾,制約了沿海地區大規模產業轉移的發展。

企業體制難以匹配遠程管理

另外,家具企業的管理落后,機制保守,也一直是整體行業的歷史遺留問題。倒推10年,家具行業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逍遙自在的時代,國家經濟在飛速發展,房地產一度成為很多地方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所有動態發展都帶動了家具市場的擴張,消費市場以每年20-30%的速度不斷壯大。在這樣的前提下,通俗點說——“開家具廠不發都難”,可以說這個階段里,企業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然增長,是在整個行業和市場的推動下發生的。企業的規模得到了擴大,產能從幾千萬到幾個億,甚至到幾十億,相應的市場渠道也逐漸覆蓋得更加密集,品牌效應也從名不見經傳發展到了行業知名品牌。但值得注意的是,其管理體系和企業機制仍然停留在類似作坊的層次,在企業發展跨越了某個層次之后,其所帶來的問題和限制越來越明顯。

產業轉移對于大部分中小型企業而言,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輻射周邊市場,減少物流、服務成本,有助于開展三四線市場銷售。同時,深圳家具企業又不愿意放棄“深圳家具”這樣一張金字品牌名片,無論是關閉深圳工廠,保留營銷研發中心,保留深圳區域品牌歸屬地,還是在深圳工廠之外,設立內地分廠,都對企業的遠程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管理平臺的滯后,加上企業的機制保守,無法吸引更專業的人才改善和提升管理體系,也將是直接限制企業產研分開、全國布局的發展。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久久,免费国人国产免费看片,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免费国产在线网址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上播放 |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夜夜精品 | 亚洲日本欧美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