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傳統的家居連鎖大賣場由于租金不斷上漲,賣場方強制廠家和經銷商參加各種促銷活動,導致廠、商對賣場的不滿情緒日益加重,雙方矛盾不斷升級。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家具企業欲擺脫對大賣場的依賴,有些企業甚至已經開始行動,選擇自建渠道——直營店。
賣場過剩 關停并轉現象出現
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房地產市場火爆異常,家居建材行業也呈爆發式增長態勢。特別是連鎖家居大賣場,充當了引領行業發展的急先鋒。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國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大型家居賣場有1200多家,絕大部分大中城市都有大型家居賣場。如廣州1萬平方米以上的賣場超過了 50家, 其中2010年以來新增賣場面積約60萬平方米。在國外一些大中城市,一般大型家居賣場(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數量不會超過3家。而國內家居賣場的 高速發展,完全無視市場容量與人們的消費能力,可謂盲目發展。
隨著近兩年家具市場趨冷,這種盲目發展導致的賣場過剩弊端就充分顯現出來,由其引發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也開始爆發。
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全國各大小賣場約有五成處于虧損狀態,很多賣場都是咬緊牙關度過2011年的。進入2012年,不少賣場因不堪重負而結業,如家居連鎖巨頭紅星美凱龍位于廣州琶洲的賣場就已停業。另外,國際家居連鎖巨頭家得寶近日也關閉了其在華的實體門店,全面轉向網絡營銷。
類似的賣場關門或轉行的消息,在今年不絕于耳。
賣場漲租 商家難以支撐
現在市場不景氣,部分賣場關門,那些剩下來的賣場為了生存,也不得不作出調整和改變。一些賣場通過形象升級來吸引消費者,如重新裝修、增設中央空調和電梯等,雖然購物環境改善了,但這部分成本最終還是轉嫁到廠家和商戶的頭上,造成廠家和商戶的經營成本增加。與此同時,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和物流等成本不斷上升,產 品銷量卻“江河日下”,直接導致廠家和商戶的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
賣場開店成本高企,讓家具企業和經銷商難以為繼。“現在一家年銷售額在500萬元的品牌店面,光租金都要占據1/3以上,再加上促銷成本和管理成本,如果所 售產品與出廠產品之間沒有50%的價差,根本無錢可賺。”某家具經銷商抱怨道,“現在哪里是自己當老板做生意,都成了給賣場打工了。”
建直營店是廠家的必然選擇
成本高企,利潤下滑,甚至虧損,使一些經銷商不得不選擇退出。而對于家具企業來說,擺脫大賣場尋找另外的出路就成為必然,開直營店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家具企業開直營店有以下好處:第一便于管理,能夠突出品牌優勢;第二直接面向消費者,便于隨時了解市場變化;第三有利于總結店面盈利經驗,進而改善企業經營狀況。目前,這種渠道模式已經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直營店對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高,開一家店的投入至少在百萬元以上。另外,直營店對廠家的管理能力、店面控制能力以及人力資源素質也有更高的要求。一家直營店是否成功,除了市場環境、店面選擇和產品策略之外,人才也是重要因素,特別是招聘到一位優秀的店長至關重要。
隨著廠家直營店越來越多,必然會給傳統賣場帶來沖擊,泛家居行業的“渠道革命”將會到來。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賣場必須認清形勢,作出有針對性的改變來適應市場變化,如果故步自封,最終只能是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