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擔保危機難解套 徘徊在救與不救之間

   日期:2012-09-05     來源:法制晚報    評論:0    

根據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和一審期間的庭審筆錄顯示,王祖偉承認美特公司的公章系其盜蓋,并證實羅書一向王祖偉的借款均為滾動式,金額不等,且十分頻繁,平均月息為六至七分,根據雙方的交易明細,羅書一向王祖偉共計借款2623.4萬元,而王祖偉向羅書一通過匯款方式交付給羅書一的所有金額為2451.25萬元。“這1350萬元可以說全部是高利貸利息,且五份借款協議雙方均承認為事后補簽且沒有實際履行,這樣的情況下,居然得到了兩審法院的認可。”嚴成忠憤憤不平的表示。

嚴成忠指著判決書告訴《法人》記者,如果案件進入執行階段,便意味著美特公司要承擔起莫須有的巨額債務,“目前市場形勢并不好,公司能維持現狀已然很不容易,如果一下子被執行掉這么多資金,后果只有一個,那便是公司破產,數百職工面臨失業,不堪設想。”

據浙江省高院經濟庭一位法官介紹,今年以來,浙江省內類似美特鋼結構公司“受騙擔保”的案例就有近60起,涉及企業200多家,他們或者礙于情面,糊里糊涂的為別人的高利貸簽字擔保;或者受到親戚朋友的蒙蔽,不知不覺陷入連環擔保騙局;或者出于對法律法規的無知,貿然為高利貸擔保。一旦跳進這樣的擔保圈套,往往導致多家企業倒閉。

浙江大學李忠教授在接受《法人》記者采訪時表示,司法機關的裁判也正在成為企業面臨擔保風險的原因之一,民間借貸作為“草根金融”,在實際操作中,民間借貸存在正常的民間借貸和高利貸、非法集資等刑事犯罪活動交織的特點,如何正確區分擔保資金的合法與非法,不僅關系到地方企業的資金鏈問題,更關系到社會穩定。《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理應在各級法院審理中得到認真對待和執行。

擔保危機如何解套

7月1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7.8%,其中,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6%,12個季度以來經濟增速首次跌破8%。7月22日,浙江省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生產總值15790.4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低于全國水平,在已公布數據的24個省市當中位列倒數第四。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浙江擔保危機來臨便不難理解。

2008年金融風暴期間,國內民企就曾遭遇到一波聯保互保危機。部分企業因急于擴張,導致資金鏈陷阱,以至于公司倒閉潮的發生,進而波及大批聯保企業和供應鏈企業,浙江作為民企大省自然首當其沖。

造成擔保危機的原因是多面的,從外部環境來看,盡管這些年國家對民營企業融資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但民營企業“融資難”仍是老生常談,高度壟斷的金融體制使資金供給與需求結構存在嚴重的偏差,在民營企業融資過程中,信息的缺乏與服務民營企業金融機構的缺乏都是當前的重要弊端,缺乏能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金融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

一位長期研究浙江民企生存狀況的專家表示,浙江地區雖然民營經濟發達,民營企業數量眾多,但是規模小、財務狀況不佳、信用條件差等問題卻是浙江很多民營企業的共性弊端。很多民營企業缺少土地使用權、房屋權等銀行普遍愿意接受抵押的物權。也就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為民營企業提供貸款的同時承擔了更大的風險,在這樣的環境下,抱團取暖的作法便注定成為了眾多中小企業的最佳選擇。

在正常情況下,互保與聯保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而這樣的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方式也埋下了隱患,在極端情況下,風險關聯性會將大大小小的企業全部拖入破產泥潭。而更為嚴重的是,當經濟下行,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便像瘟疫般跨產業、跨區域大面積傳染,并最終醞釀為金融危機。

救還是不救?

問題的關鍵仍然在于政府和銀行。

有關專家表示,解決目前蔓延的擔保危機問題的關鍵在于讓銀行將聯保互保網絡解鎖,暫時擱置聯保互保企業的連帶保證責任,讓倒閉企業進入破產還債程序;或者延緩借款人的貸款期限,給企業創造自救機會。而從長遠來看,如何打破金融壟斷格局,放開金融限制,給民間資本開辦銀行的機會,通過競爭改變民企貸款難的問題則是問題的關鍵。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曉波則認為,在化解危機方面政府的決策不可簡單粗暴,政府可以做的是建立金融新杠桿,尋求新的抵押和擔保機制,發揮政府的杠桿作用,立足長遠,讓好的企業得到保護,使壞的企業被處理。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久久综合久综合久久久久,免费国人国产免费看片,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免费国产在线网址
香蕉在线手观看视频 | 在线播放人成午夜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一级网址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一线久久 | 婷婷丁香五月天欧美中文 | 亚洲美乳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