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去年,人民幣匯率增加約10%,對銷售額的影響達30%。越南、孟加拉國還不是很成熟,但是泰國競爭力不弱,其人工成本比中國低。”陳敏說,“下一步我們的對手是韓國企業,它們供應鏈更成熟,效率高,國家品牌較強。”
“歐洲和美國與我們的成本相差不多。我們一些塑料配件從歐洲公司如巴斯夫來,歐洲工人月工資1000~2000歐元,但效率高;美國壟斷資源,能源成本低。”陳敏說,還有臺灣地區,大陸工人3000元/月,臺灣地區5000元/月,但臺資廠品質好、效率高,能搶占中檔市場。
“所以,低檔市場有人搶,中檔市場也面臨歐美本土企業的競爭,因為我們的產品運過去,運費也在增加。”陳敏覺得,思尚的轉型道路還很漫長。
讓陳敏感到意外的是,今年上半年,居然有一家意大利客戶要求思尚幫忙設計,由它們自己生產。“中國設計將來是有前途的。”他說,未來在提升工業設計能力的基礎上,一方面把國內市場做好,同時要利用好全球的資源。
目前思尚有40%~50%的部件外包生產,將來這一比例會提高到60%~70%。“我們將把精力聚焦在核心問題上。”陳敏說。
大企業也在轉型。位于江門的健威集團,家具主要出口美國。今年5月,健威在供應商大會上提出,重點由外銷轉內銷,支持經銷商做大,苦練內功、降低成本。
寒冬還在后頭
在展辰涂料珠三角銷售負責人陶永君眼中,廣東家具制造業今年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由于招工難,“90后”吃苦精神不如前輩,所以盡管經濟不好,許多家具廠今年都上馬了自動噴涂線、自動干燥機,以減少人手。
“另一個變化是,2008年出口、內銷企業比例大約5:5,現在七八成的企業只做一點外銷、將精力轉向內銷,因為外銷的利潤大部分被如美國home-line等貿易商賺去了。”
“而且,分工走向專業化。以前分辦公、家用家具兩類,現在又分出兒童家具,還有專門做櫥柜等部件的工廠。”陶永君說。
他認為,“未來家具廠會分化,一類求產量,進行機械化大生產;另一類,增加人工,注重藝術雕刻、工業設計。預計大廠會兼并小廠,小廠獨立很難接到訂單。隨著環保要求提高,工廠的板材、涂料等要符合環保要求,因成本增加,會淘汰一些中小家具廠。”
陶永君樂觀預期,由于住房的剛性需求仍在,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家具業會轉暖。
不過,健威集團營銷總監劉正球認為,真正的冬天還沒到,今年中國GDP增速還有近8%,十年內將逐步降到5%。“中國制造業的低成本優勢還有十年,十年后,企業會分化,要么培育出世界品牌,能生產獨特產品;要么大規模生產,只做OEM;要么設計能力很強,幾個人也能養活自己。”
“轉型需要眼光與資源。”劉正球說,估計只有30%的企業有轉型能力,30%企業沒有轉型能力、繼續賺加工費的辛苦錢,40%的企業生存艱難。“真正的寒冬還在后頭。”
中山市家具商會秘書長鄧廣森持有相同觀點。他說,不是開發出一個新產品就是轉型,也不是簡單地將工廠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就是轉型,轉型成功要有智慧,定好位,投入匹配的資源,這不亞于二次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