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世平教授稱為最危險的2011 年,家具行業發生的各種現象可以總結為:達芬奇毀了奢侈品牌,大環境毀了“內銷藍海”,持續低潮斬斷家具利潤鏈。而展望2012,根據中央經濟會議對房地產繼續嚴控的政策及國際走勢,國內家具業的發展可以概括為:地縣市場崛起,關停并轉頻現,家具業回歸本質。
達芬奇毀了奢侈品
2011 年7 月10 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播出《達芬奇天價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央視記者稱:經過長達半年多的調查后發現,達芬奇公司銷售的天價家具有相當一部分根本就不是意大利生產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達芬奇公司宣稱的名貴實木。經過檢測,消費者購買的部分達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多項有害物質指標超標。而隨后暴出的保稅區一日游事件更是讓國人對高端家具徹底失望,對高端家具的價值及家具業的信任度降至冰點。而本來聲稱將繼續曝光更多達芬奇家具造假證據的央視,后來對此事沒再跟進。
2011 年底,達芬奇在官網為自己辯白,宣稱被冤枉陷害,但廣大網友并不領情,網上輿論一邊倒,認為達芬奇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認錯,事隔半年后舊事重提,必然另有隱情。戲劇性的是,達芬奇聲稱被冤枉后不久,達芬奇負責人潘莊秀華與京華時報李文學的聊天錄音在網上瘋傳,錄音事件直指達芬奇通過京華時報的負責人與央視和解,涉嫌賄賂媒體。
至此,達芬奇事件完全走出家具行業,成為全中國人茶余飯后談論的奢侈品虛假宣傳、掛羊頭賣狗肉的典型。這不僅使高端家具、實木家具成為行業信任危機的重災區,也使社會大眾對各行各業的奢侈品產生信任危機。
達芬奇事件之初,行業內人士普遍低估了其殺傷力,普遍認為這件事會和其他家具不合格事件一樣,隨著其他熱點新聞的出現成為明日黃花。但隨著達芬奇為挽救銷量而做的種種危機公關失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
大環境毀了“內銷藍海”
2011 年可謂是行業發展的冰封期,內外銷增幅同步下滑,中小家具企業倒閉現象時而見諸報端,品牌賣場關門事件屢見不鮮,經銷商撤場、虧損比例大幅上升。外銷上,歐美作為中國家具業出口
的主要目的地,歐債危機擴大化,美國沖擊華爾街事件蔓延,使我國保持多年的出口高速增長在2011 年明顯下滑,出口增長率從兩位數跌至個位數。據浙江家協近期公布的數據:2011 年全年浙江家具出口76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3%,而在2006年~ 2010 年,浙江家具業的對外出口從31.00 億美元增長至70.19 億美元,5 年增幅達126.4%,年均增長25%。
國內來看,四大產區均出現銷量下滑、成本上升、稅負增加的現象。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雖然廣東、浙江等傳統出口基地銷量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四川家具一枝獨秀、強勢崛起,成為內銷成功的典范,令全國家具人敬佩不已。
2006-2010 年的“十一五規劃”期間,四川省家具產業年均增速超過40%。但2011 年,四川省家具產業實現682.2 億元的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9.3%,增速遠低于前幾年,增速下降使眾多家具企業未能實現年初制定的發展目標。
在2008 年的外銷危機中,四川家具的一枝獨秀讓廣東、浙江家具人意識到,原來一直追求美元、歐元,遺忘了內銷市場這一大片藍海。但隨著持續的房地產調控,隨著國內金融政策收緊,隨著越來越多的外銷企業轉向內銷,隨著家具產業園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隨著賣場數量幾倍于消費需求增長的擴容,內銷藍海成為一片紅海。
持續低潮斬斷家具利潤鏈
在筆者于2011 年10 月到11 月進行的市場調研中,浙江一名資深經銷商這樣總結自己的銷售之路:“在2000 年前,為了早日提貨,消費者下單后,都會好言好語,甚至送點禮物求我把他的單排在前面。產品供不應求,我們求著廠家發貨,甚至去工廠搶貨。后來隨著家具企業的增加,供求較平衡,但是家具經銷商基本上都是賺錢的。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但是2006 年以來,隨著家具賣場的增加及檔次提升,單店銷量越來越少,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價格戰越打越慘烈。2011 年是做活動就有銷量,不做活動就沒有銷量。以前是坐店銷售、等客上門就可以活得很滋潤,現在給設計師提成、小區營銷、團購等各種方式都在不斷推出,做得越來越累了,利潤卻越來越低了。”2008年底,家具銷量小幅下跌后,2009 年立即回升,但是從2010 年以來,隨著房地產成交量屢創新低,家具銷量也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在2008 年前,家具銷售價格都是出廠價的數倍,而隨著銷量的下滑,賣場的增加,經銷商單店輻射半徑嚴重縮小,加上人力成本上升,經銷商的利潤被嚴重擠壓,2011 年,一線城市只有三成經銷商賺錢。
家具企業活得也不輕松, 據測算,2011 年,家具企業木材、五金、膠合劑等原材料價格上漲10% 以上,人工成本上升20% 以上,財務成本增19%。部分實木原材甚至出現價格翻倍的現象,家具企業常年缺工,隨著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上調,民營企業很難從銀行拿到低息貸款,紛紛轉向民間尋找高息拆借。而消費需求的持續下滑,使得經銷商生存日益艱難,為維護銷售渠道,企業很難提高出廠價,多選擇維持價格支持經銷商。楷模家具雖然2011 年銷量上升,但其董事長徐國芳在廣東家具商會年會上說:2008 年我說行業要抱團過冬,現在應該“勻糧過冬”。可見各企業都在經受利潤下滑的考驗。
家具行業自2006 年以來,利潤在逐漸減少,如今,利潤已經降低到部分企業難以生存的節點上。各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從高利潤到低利潤再到高利潤的往復循環。家具行業并未形成一群絕對領軍企業,行業利潤的持續降低使20% 的中小企業面臨破產,市場份額向生存下來的企業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