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下旬,數以萬計的商務人士在珠三角的東莞、廣州、深圳三地來回穿梭。
3月的整個下半月,數以萬計的商務人士在珠三角的東莞、廣州、深圳三地來回穿梭,他們中有的來自德國、澳洲,有的來自中國西北的三四線小城市。如此壯觀的“趕場”之旅,關鍵詞是家具。
商務旅行報道,每年春天扎堆兒舉辦的“廣東三大展”,亦被圈內簡稱為“3月展”,被視為中國家具業的晴雨表。這是一個早已充分參與全球化分工,在產值和出口值上位居全球第一的行業,但它又同時長期被政府和主流商務圈、媒體圈忽略,是完全自發生長起來的最后一個大行業。去年沸沸揚揚的“達芬奇”事件,倒多少令這個行業脫離了被“無視”的境地,但卻把自身最尷尬的一面暴露于大眾跟前。
原創性與自信心的缺乏,其實是所有“中國制造”的胎里病,只不過,在這個相對更原始、更草根的行業里,體現得尤為尖銳。更何況,去年延續至今的房地產調控,亦令家具銷售遭遇困境,實力較弱的經銷商和制造商已倒下了一大片,賣場大量空置,業內驚呼:漫長的寒冬來了!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寒冬”里,家具業的年產值卻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100億元,逼近家電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于雨水淅瀝、乍暖還寒的天氣里開幕的2012年3月“廣東三大展”,見證了來自規模與原創性的少許驚喜。
3月16日-20日的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27萬平米的展區里人潮涌動,連上個洗手間都要排很久的隊。這個完全由東莞厚街鎮自身力量打造起來的國際級展會,硬件設施遠遜廣州、深圳,卻一向人氣旺盛,今年吸引了大中華區及海外的985家展商,10萬專業買家前來觀展。看來越是“寒冬”,經銷商們就越是要來看風向。
廣州家具展,等待在開幕儀式上一顯身手的舞獅隊。
至于號稱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中國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CIFF)”,在琶洲廣交會場館舉行,分為兩期,今年均大幅擴容:3月18日-21日為民用家具展,面積達36萬平米;3月27日-30日則為辦公環境展,規模躍升至19萬平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辦公及商用承造家具展覽會。兩期共有3000多家展商。
我驚喜地發現,三大展上,浮現出設計力量,展會自身主題定位亦得到加強。廣州展第二年推出獨立的設計展,場地規模比上年擴大近一倍,其中超過半數的面積由廣州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等九所高校的學生們所占據。盡管設計展的場館本身嚴重缺乏設計,令設計師們有點像在“練攤”,但從朱小杰、侯正光、溫浩等人的一些精彩作品中,已可窺見“中國設計”正在逐漸找到自己的路徑,這個過程,也許還會加速。
深圳展的面積僅有16萬平米,但一向強調差異化定位。今年它的主題是“關于未來生活方式的設計”,并首設“家具網絡銷售模式體驗館”展區,積極呼應家具零售領域正在興起的電商熱潮。近兩年風頭頗勁的“設計巨蛋”,請來了Kartell、Magis、Moooi等國際大牌,盡管展品數量很少,但在國內展會上能看到它們的當季新品,亦屬難得。
深圳家具展展館外的場景,展會的視覺設計是三大展中最有體系的。
話說回來,3月的三大展基本上仍是傳統的商品展銷會,與米蘭展或科隆展那樣的趨勢發布會和潮流風向標還有不小距離——產品方面,可以看到大量家具企業正涌進實木領域混戰;營銷方面,一些展商們展現了各種雷人場景:穿著網眼黑絲襪與長筒高跟皮靴的女“紅衛兵”,在中式雕花大床上以短小紅旗袍演繹“西體中用”的金發美女,將捧著元寶的財神、比基尼美女戰士、“美軍小分隊”共冶一爐的“終端爆破”現場教案??穿越這些別具中國特色的荒誕劇或行為藝術,我還是能看到了一些新希望,例如環保涂料、3D材料等的最新運用。
據說,東莞展正在與新加坡家具展進行聯合國際推廣,并委托歐美旅行社為國際買家設計3月中旬先去獅城,后至厚街的商旅線路產品。明年的3月展,想來會更加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