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題三
補貼額度如何定
北京每年淘汰舊家具超過100萬套,如果這些舊家具都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進行消費,按當前每套家具至少3000元的市價算,推行“以舊換新”政策北京每年至少撬動30億元的家具消費。
“由政府出面推行家具‘以舊換新’的愿景是好的,歸根到底還是為了消費者享受到實惠,商家有更多生意可做,不過真正操作起來困難還是挺大的。”對于政府出面力推家具“以舊換新”,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既感到欣喜又有點擔心,除了舊家具處理難、補貼方式不明確以外,他最擔心一些家具企業鉆空子,為獲得補貼金在產品價格上做手腳。
以居然之家推行的購買新家具成交額5%的補貼方式為例,朱長嶺認為這種方式也存有漏洞,那就是在價格上做文章。他舉例說,某品牌沙發的一件產品原本可以打8折銷售,但為了參加“以舊換新”活動,拉動銷售,說不定就只打9折了,補貼的5%本身就包含在價格里。“現在家具標價的水分很大,打到幾折才算真正撿到便宜,商家是否真正讓利,消費者對此根本搞不清楚。”
難以鑒定家具產品的標價是高是低,虛高標價的事屢見不鮮,這就使得一些企業可能在參與家具“以舊換新”的過程中鋌而走險,臨時提高產品售價以降低折扣,或者保持原價卻抬高折扣,政府就算撥出了專項補貼金,也只是落入了廠家的腰包,消費者并未得到實惠。對此,意風家具董事長溫世權表示:“品牌企業走過這么多年,應該大大方方地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實惠,占便宜的事應該杜絕。”
不過,一家電以舊換新中標企業表示,家電“以舊換新”是按家電銷售價格的10%給予補貼,但對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這五大類產品設定了補貼上限,如一臺電視機的銷售價格是1萬元,其消費者領取的補貼是400元,而不是1000元。所以,如果家具“以舊換新”延續的是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思路,家具標價水分大將不會對補貼定價造成影響。
專家觀點
■舊家具回收是最大難題
汪林朋(居然之家總裁):家具“以舊換新”能夠納入政府促消費的規劃中,對家居行業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此前企業單打獨斗、自己摸索,積累了一些經驗,可以給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最大的難題是舊家具回收處置難,相信政府主導下能夠有效解決,參與“以舊換新”的企業就可以減輕束縛,輕裝上陣,全力配合政府的促消費舉措了。
■操作難度大 政策落實是關鍵
朱長嶺(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由政府出面推行家具“以舊換新”,這是一個很好的愿景,是家居行業自身獲得發展的一個契機。歸根到底還是為了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讓商家有更多生意可做,不過真正操作起來困難還是挺大的,政策能否落實是關鍵。
■“以舊換新”是一塊大蛋糕
溫世權(意風家具董事長):家具“以舊換新”給2012年家居行業注入了強心劑。在房產繼續調控的形勢下,新房裝修量減少,家具消費也相應減少,但“以舊換新”卻是很大一塊蛋糕。如果企業有機會能夠進入政府的補貼名單,一定會珍惜這個機會,把價格定得合理,把服務做到最好,讓消費者獲得最大實惠。
■將給企業帶來新的活力
王偉(紅星美凱龍京滬和西南區總經理):我們2011年啟動的“億元家居升級補貼計劃”,實際上就是家具“以舊換新”的嘗試。只是舊家具回收有些困難,真正有價值的消費者不愿扔掉,沒有價值的回收過來又難以處置,因此我們只做補貼,不回收舊家具。在政府的支持下,推動舊家具換新,將給企業帶來新的活力,也給消費者送去好處,可謂一舉兩得,我們會積極支持,踴躍參與。
■“以舊換新”促銷售作用有限
高飛(亞振家具北京公司總經理):今年新房消費減少,“以舊換新”是促消費的一種舉措,能夠帶動一些量,但對拉動消費和促進銷售來說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與家電不同,家具“以舊換新”操作性不是很強,主要是家電的價格有相對標準,家具則是各家實行各家的標準,原價與現價對等性很差,打折多少由企業自己定,補貼看似優惠了,如果折扣高一點,就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