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必需 功能至上
普通青年大多都很艷羨文藝青年的眼光和情懷,的確,文藝青年的家往往都被刻上了專屬氣質。其實,居家生活仍舊是功能至上,點睛之筆適度即可。就像裝房子,一定要把裝修的基礎打好,才能凸顯裝飾的意義。不過,臨近新年,家是需要有一些變化的,既然裝修不能變,那就改變裝飾吧。除了去賣場,淘小店,今年還能在哪里遇到心儀的物品來“飾家”呢?其實,看展覽是個不錯的選擇。隨著各種藝術展與市場的成功接軌,已經有不少設計師的作品變成了商品。三里屯、798等地也成了這些設計作品的販售地,向更多人展示如何將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將藝術品功能化、功能品藝術化。
發掘材料原生魅力——將藝術生活化
裝飾墻壁,除了貼壁紙、做照片墻之外,還能有什么更“文藝”的做法么?答案是,掛件。或許你會覺得,從文人字畫到天然花草,似乎這些墻壁裝飾方式都被無所不用其極地展示在了別人的家里。其實不然,設計師說,除了用材料展示物體形態外,還可以發掘材料本身的魅力。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特殊的紋理和最自然的表現形式,通過挖掘材料這些本質特質,并用創新的形式組合這些材料而成的掛件,就可以擺脫普通形態的物件,而讓掛件與眾不同。
大設計的小應用——將生活藝術化
賓迪亞家具總經理郭韻濤說,那些能夠傳承的家具總有能夠“鶴立雞群”的獨特性,又兼具“海納百川”的融合性。其實,飾品也一樣。有一些飾品的設計理念是來自于建筑、街道、甚至是城市構造,而這樣的飾品通過設計師的再加工,并不顯孤傲,然而能夠更貼近生活。就像2011陳設中國晶麒麟獎的一件參賽作品,它的設計理念便來自于胡同,蜿蜒的窄路、堆疊的雜物、玩耍的孩童、曬太陽的老人形成一幅和諧的畫面,而這個畫面被設計師捕捉到,并最終成為一盞燈的設計源頭,最終的作品適合在不同的空間中擺放,既是亮點,又能跟其他家具家私有效融合。
給空間添點兒料——將藝術品功能化
藝術品是不是只能靜靜地擺放在展位上,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其實,跟人有互動,也是藝術品的價值之一。特別是家的藝術,足夠的親和力才能讓人們把產品搬回家。“上看鐘”的設計師說,一件藝術品除了賞析的功能外還應該兼具其他功能,而有趣兒也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需求,所以便有了“上看鐘”。想知道時間?擺件上是很難發現的,抬頭看,原來在天花板上,提醒大家時間的流逝。
一專多用的生活必需品——將功能藝術化
我們每天生活都離不開床、沙發、桌椅、餐具以及電氣等,而每個人家里也都不缺一只杯子或者一個靠包。但為什么星巴克出品的圣誕杯還會被粉絲追捧?有設計師表示,這其中除了粉絲的忠誠外,還有不少人是為他的設計埋單的。所以,生活中的功能必需品少不了設計,讓這些物品更好看,更好用,更貼心。年底了,很多家庭都在淘迎新年的新飾品,其實,很多融入了設計元素的功能必需品也可以納入你的購物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