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兩三天就能找到的紅木樹種,現在一周都難以找到了。”昨日(1月3日),深圳市萬盛宇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正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這樣形容尋找紅木原材料的難度。原故宮博物院文??萍疾恐魅尾莒o樓認為,現在社會判斷紅木家具的價值,看重的是其所使用的木材,而不是木材所承載的文化與品牌價值。
目前紅木家具的價格不斷被熱炒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紅木家具原材料具有稀缺的特性。紅木的生長極其緩慢,以小葉紫檀為例,500年的時間其直徑也只能達到15厘米。由于生長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應用的速度,紅木樹種越來越稀少。
據了解,目前海南黃花梨的老料一木都難求,即使資金充裕也還要靠緣分。而具體交易,也僅僅是按斤論價,以前那種成噸購買基本不可能。越南黃花梨方面,公開統計數據顯示,在本世紀初,每年約有2000噸~3000噸材料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但是到了2008年后降至每年不超過200噸,且進口量呈逐步萎縮的局面。
根據樹種的珍稀程度,紅木家具的原材料被分為三六九等,相對應,紅木家具也由此來評斷其價值。曹靜樓說,現在無論是消費者的自我判定還是企業的引導,強調的都是木材。
而潛藏在里面的棘手問題是,當企業采購不到珍稀原材料后,整個行業將面臨發展的瓶頸,同時,紅木家具的價值都由原材料來體現,就無法顯現品牌、文化等附加價值,整個產業難以升級。甚至有一種討論是,當有一天紅木沒有了,紅木家具業會不會走向滅絕。
“現在木材很缺乏,想買都買不到,一些國家在禁止出口,所以一定要合理利用好這些資源。”中山市大涌紅木家具協會會長蕭照興如是說。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胡景初認為,不要過分強調材料,高端不一定就是使用珍稀原材料,比如幾萬元的包,它不會去強調材料,而是強調設計與品牌。
中山東成紅木家具董事長張錫復說,在做品牌的過程中要注意從質量、創新以及服務三方面抓起。而在創新當中,中國紅木家具應該與中國文化相結合,文化很重要,要把文化的元素做到家具中。
“去年這個時候,我提品牌,今年我依然要提品牌。”在上述高峰論壇上,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典家具專家胡德生強調,只有品牌化,紅木家具產業才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