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有一句俗語,常常出現在老母親責備小孩子的時候:“你真像一塊木頭。” 意思就是說,這個孩子不夠靈氣,比較木訥。在此,“木頭”就是“呆子”的含義。
今天,當家具消費者盲目地把實木看成“環保、綠色、無甲醛”的代名詞,甚至是唯一的代名詞,是不是有點“木頭”的感覺?
當然,我們沒有必要去糾纏一個民間俗語含義的對與錯,但我們不得不問,實木家具的本源應該是什么?
眾所周知,木材最大的屬性,就是與人類一樣,具有生命,且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可以說,木材是自然界賜給人類的最優異的材料,無論是她多元的功能用途,還是其可循環的自然屬性,都為人類的生活創造了無窮的美好。
近幾年來,實木家具成為了國內消費市場的一種潮流,這是中國民眾生活素質大步提升的一種體現,人們已經不僅僅關注產品外形的美觀,對品質、環保,甚至是文化等深層次的東西都有了進一步的追求。確實,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能在家中用上一套好的實木家具,既能給生活帶來安全與舒適,又能體驗到飽含實木溫潤情感的個性和充滿自然氣息的享受,一些紅木產品甚至還有保值、升值的空間。實木的的確確是制作家具的上等材料。
然而,市場卻在片面的理解中走向一個誤區:似乎只有全實木的家具才是環保的,才具有價值,買的人才有面子,賣的人才能賺錢……事實上,所有家具人都非常清楚,“全實木”并不是唯一“環保、綠色、無甲醛”的代名詞,諸如真正符合E0、E1標準的人造板材,以及眾多新興材料,都完全具備環保的屬性。更何況,即便是全實木家具,如果在拼板用膠,或是表面油漆的處理上馬馬虎虎,其同樣存在污染問題。因此,聲稱“全實木才是環保”的概念是極不負責任的。
當剝去“環保”這樣的噱頭,一些大肆宣揚的全實木家具,其本質如何?
大家都知道,實木與許多工業材料不相同,她是天然材料,由自然纖維群體和氣孔組成,她隨時都在呼吸、在變化,所以說她是有生命的。如果沒有經過過硬的工藝技術處理,實木材料很容易出現長蟲、發霉、變形開裂等,質量后患非常多,即便是一些資深的實木企業,具備二、三十年的生產制造經驗,在實木穩定性控制上依然存在上升的空間。我們不敢想象,一些為追求市場熱點而瞬間轉型的企業,能有多少經驗處理好這些問題?我們甚至可以推測,當兩三年后消費者的產品出現問題時,這個企業早已不復存在。
此外,因為實木是天然材料,自然的缺陷必然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綜合利用,要么品質得不到保障,要么成本就會很高。而即便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對于當前的生產體系而言,全實木的各種成本也將會是居高不下。
既然生產系統如此,那么對于市場而言,全實木又有何價值呢?
說到此,我們不妨試問:如果你有一件上等的皮衣,是否非要里里外外都是全真皮才算上等呢,這樣的皮衣穿著會舒適嗎?上萬美金一個的名牌手袋,應該用什么樣的材料才合適呢?
顯而易見,提升產品價值的,絕不應該僅僅是材料本身,有太多的因素應該注入進來,然而無論是設計、品質,還是服務,最終要回到消費者的利益基點上。其實整個市場是朝著多層次細分來發展的,消費者要的是健康環保的保障,而不是單純的材料!要的是舒適、美觀、性價比好的家具,而不是一堆“木頭”!要的是良好的質量與服務帶來的享受,而不僅僅是唯一的產品。
當我們愿意把浮躁的心靜下來,回到消費者需求的角度思考問題,就不會沸沸揚揚地去炒作實木,反而會清晰地看到真實的市場未來——中國的全實木家具是否擁有5%以上的市場份額呢?自己在實木家具品類中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呢?不成熟的生產體系和產品是否會對未來企業發展產生致命的打擊呢?
原本非常健康合理的復合材料運用,在市場片面的環保認知中被傷害的不輕,而從事物的本源看,物盡其用的原則恰恰是市場擺脫偏激、走向良性的最佳指針。符合環保標準的人造板極好且充分地利用了材料,且擁有全實木不具備的穩定性;木皮的裝飾性讓家具貼近自然;實木的可塑性又讓文化和藝術的元素很好體現在家具之上;多元的材質讓產品更具活力……而這一切,又讓家具產品擁有了合理的成本,擴大了兼容性,讓更多的消費者都能享用。
對于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或是品牌而言,清晰認知到這些是多么的重要。我們理應回歸到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上來做功課,市場中大部分的消費者并非適用全實木家具,而每一個群體都有適合其本身的“好家具”。對于企業而言,尊重設計的價值,真正做到善待實木、善養實木、善用實木,為消費者提供真正適合的“好家具”。
這,才是發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