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地區低廉的土地成本、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沿海地區家具產業轉移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制造高端產品和出口家具為主的沿海家具企業開始轉型內貿市場,加大向中西部的產業轉移力度。
如果說上個世紀80年代,伴隨成都商品經濟的首次覺醒,青年路沿街開市標志著成都第一次財富浪潮的涌動;上個世紀90年代,以大棚為特點,火車北站周邊全面興起,成為成都的第二次財富浪潮。那么新世紀的成都,76個專業建材市場的“中調外遷”,勢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創富機遇。
按照成都市家具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08年—2017年)的總體規劃——成都將培育1-2戶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企業,4-10戶超40億元的企業,10-15戶達20億元的企業,50-80戶超億元的企業,成都家具園區將打造成產值超百億的產業集群,建立起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專業分工配套、商貿流通暢達的家具產業鏈,實現建立“中國西部家具之都”的目標。
趨勢
中國家居產業集體“西進”
如今,中國家具建材產業正呈現出從沿海向內陸、從東部向西部梯度轉移的趨勢。內陸地區低廉的土地成本、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沿海地區家具產業轉移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中調規劃”的政策指引下誕生的成都家居產業園,其誕生和成長都始終得到四川省、成都市的高度關注,被列為“成都市重大產業化項目”、“成都市中調規劃家具行業承接項目”。
康耐登總裁劉永康就此評價:“對于任何一個想要在西部布局的家具廠商來說,這樣一個受到當地政府任何重金打造的全球家居交易平臺,可以說是開拓西部市場、走向全國的第一步。”
作為第四大傳統制造行業,中國家具業2010年總產值達到9000億元,是全球家具第一生產大國。但自2007年下半年起,以出口為主導的沿海家具產業就感到寒冬來襲。
“雖然產值龐大,但自金融危機后,家具行業就開始面臨一個艱難時代。”廣東省家具商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蔣德輝認為,由于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上游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今年國內家具行業的生產增速和出口增長都將下降很多。
在這種背景下,以制造高端產品和出口家具為主的沿海家具企業開始轉型內貿市場,加大向中西部的產業轉移力度。
現狀
各種因素制約家居行業
對于家居流通企業來講,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是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去年家具生產成本綜合上漲5%,導致毛利潤的減少。記者從板材生產商和部分家具公司了解到,近期國內外原材料都不約而同地上調了價格,漲幅大約在10%至40%不等,加上化工原料、水電油煤等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中游環節,一般板式家具的加價率不會低于100%,在現有的傳統國內家具市場中,從產品出廠到消費者手中,中間要經過多個流通環節,價格自然居高不下。
而在下游的銷售終端環節,某公司總經理陳先生表示,一方面賣場租金在漲;另一方面,受通貨膨脹影響,專賣店員工的工資、提成也在不斷大幅提高,;再加上物流運輸成本的上漲,成本在以年平均15%-30%的幅度遞增。
規劃
制定“112”戰略發展格局
西部大開發為家居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誰又是主導這場變革的核心力量?
根據成都市家具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成都家具產業規劃布局將在空間上實現“一核心一基地二點”的“112”戰略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