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不溫不火的銷售業績,一邊是不斷擴張的商業意圖
近年來,賣場擴張的加速行動愈演愈烈,這些動作的背后誘因是什么呢?是順應市場的需求還是賣場“圈地”自稱為王的跡象?
一邊是賣場不溫不火的銷售業績,一邊是賣場不斷擴張的商業意圖。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市場需要還是“虛胖”?
新聞背景
6月初,原國美電器集團董事會主席陳曉參與投資的家居賣場“名巢靚家”第一家連鎖店在上海正式開張。陳曉在開業儀式上表示,“名巢靚家”計劃在未來5年內開出500家連鎖店,其中包括100家自營家居賣場、400家加盟店,力爭成為中國覆蓋區域最廣、覆蓋人群最多的家居連鎖賣場……
6月15日,紅星美凱龍二七項目奠基儀式在德潤?黃金海岸工地舉行。此次開工建設的新店址,將采用紅星美凱龍第八代商場最新理念,無論是6萬平方米的占地面積、建設規模近30萬平方米的巨無霸體量,還是逾20億元的總投資額,都將成為鄭州乃至中原首屈一指的旗艦級家居航母。
消費需求明顯推動市場擴張加速
王林(化名),10年前就在西建材賣衛浴產品,盡管代理的品牌不是啥國際知名品牌,但憑借“老實人、實在價”的理念,生意也算做得小有規模。
創業之初,他在西建材內一個不起眼的拐角處租了一間門面房,掙了一些錢。后來,在鄭汴路東建材又開了一間門店。2008年,生意越做越大,王林開始進駐賣場,紅星美凱龍是他布局的第一站。之所以選擇進賣場,王林說,隨著消費觀念的提高,很多消費者購買建材產品不再愿意挨家挨戶挑選,更樂意去那些能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務的賣場。此外,也算看重了知名賣場帶來的巨大品牌效益。
近幾年,賣場擴張的速度確實很快。對此,歐凱龍執行總裁吳大偉分析說:“現在的人,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傳統的批發市場買,就喜歡到大型的、一站式的、服務比較好的地方去購買產品。賣場的快速擴張,是消費需求明顯增加推動的。”
居然之家副總經理董杰也表示,現在的消費者愿意到綜合性的大賣場里去挑選符合家居風格的產品,這樣就給家居市場帶來了無限的商機,當這種趨向成為大勢的時候,就會需要有更多的賣場存在來緩解這種需求,所以說賣場的擴張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市場的影響。
“先入為主”占地保市場
2011年6月15日,紅星美凱龍二七項目奠基儀式在德潤?黃金海岸工地舉行,標志著這座由上海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投資20億元的旗艦級家居航母在二七新城正式起航。新店址采用紅星美凱龍第八代商場最新理念,無論是6萬平方米的占地面積、建設規模近30萬平方米的巨無霸體量,還是逾20億元的總投資額,都將成為鄭州乃至中原首屈一指的旗艦級家居航母。
眾所周知,新商圈的形成,僅靠單一業態的主力店帶動,遠遠不夠。紅星美凱龍二七項目之所以來此跑馬圈地,正是看中了這里的交通優勢、城市級商圈等優勢,從而先于別人一步占領市場。紅星美凱龍的再次擴張,引發河南家居賣場出現不小“騷動”。一時間,其他家居賣場也紛紛表示有擴大規模的念頭。
其實,沸沸揚揚的賣場擴張現象,從側面反映出了家居賣場的一個現狀。某業內人士直言:“哪個賣場進駐了這片區域,那么別的賣場也想在這片區域或者隔壁找塊地方設點,這叫爭奪市場份額,也是占地保市場的表現。因為,如果別的賣場不在那個區域設點的話,很有可能會失去那個市場。”
該業內人士說,每個賣場都不希望競爭對手做得比自己多,占的區域比自己大,這樣明顯在聲勢上就弱別人一截,其實說白了,純粹是跟風擴張。
追求品牌聲勢不如正視成長腳步
很多賣場把擴張作為一種加強品牌推廣的工具,用店面數量來支撐這個品牌體系,使其看起來更穩固。但是,凡事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假如朝著正面發展,確實連鎖經營的效應比較高,在產品購買種類、價格、售后服務商都能得到消費者更多的認可。
假如朝著負面發展,賣場盲目選址擴張,可能會造成賣場內商戶抱怨連天或者賣場經營慘淡等現象,反而損害賣場品牌形象。
包括家居行業,很多行業在剛開始熱的時候都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希望擴大市場規模。盡管擴張是客觀存在的必要,但是任何東西都要有一個度,不能盲目進行。吳大偉說:“要想使整個行業有序穩步發展,家居賣場品牌必須首先做到正視自己的發展腳步,有計劃地針對市場來進行方位的調整,這才是對品牌強大最有利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