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堅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并重,充分發揮技術進步的作用,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廣泛開展國際合作。
規劃綱要草案稱,要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各類資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加強水資源節約,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和合理開發。
規劃綱要草案強調,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減量化優先,以提高資源產出效率為目標,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要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健全資源循環利用回收體系,推廣綠色消費模式,強化政策和技術支撐。
規劃綱要草案指出,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以解決飲用水不安全和空氣、土壤污染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綜合治理,明顯改善環境質量。要強化污染物減排和治理,防范環境風險,加強環境監管。
規劃綱要草案強調,要促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修復為主,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要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強化生態保護與治理,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規劃綱要草案說,要加強水利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繼續推進大江大河治理基礎上,積極開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強城鄉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增強防洪能力,加強山洪地質氣象地震災害防治。
創新驅動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人才資源優勢,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規劃綱要草案強調,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要推進重大科學技術突破,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創新支持政策。
規劃綱要草案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要求,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要統籌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規劃綱要草案稱,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加強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提供人才保證。要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促進各類人才隊伍協調發展,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