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移的“情報走廊”
——側記中國(深圳)家具產業教育學院
文/本報記者 胡煉
建立學院的核心初衷在于緩解中國家具企業尤其是沿海家具重鎮的人力資源的匱乏問題,為家具制造企業培養實用型的一線技術工人,為家具產業后續發展提供可靠保證。
但其更廣闊的背景在于企業對“深圳制造”的普遍焦慮——解決“深圳制造”的問題主要是觀念問題,安心搞好產品設計參加展覽的老方法已經不能解決未來的問題了。我們開始問:沒有土地,工人難請,成本加大,在如此劣勢之下,整個深圳制造的模式是不是應當置死地而后生了?
為此,產業轉移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縱觀整個全國,以順德、蠡口、成都、香河四個分銷基地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地已然形成。顯然,深圳的整個形勢已然落后,深圳或者說沿海家具企業其實都在開始考慮轉移——如何轉移,才能為自己贏得新的發展空間?
而另一方面,產業集聚地的自然形成與區域品牌的有意聚焦,使得目前的家具產業逐漸由企業的競爭發展為區域的競爭——至少,區域內部保留了聚合的共性與發展的特色,而對外,在各區域影響力擴張的同時又保持著某種神秘感。于是,在某個產業集聚區的企業內廣泛存在的某些潛意識或是潛規則就成了產業情報——擁有價值,但少有人廣而告之。
正是如此狀況的出現,才體現出了中國(深圳)家具產業教育學院可貴的紐帶與平臺作用——各產業集聚地的情報在學校開班期間滿天飛,來自廣東、來自四川、來自山東的不同企業的代表,他們特別急切地想獲得其它區域的信息,而為了獲得信息,他們又自覺地拿出自己的信息來交換。
在這個地方,在這一期間,形成了一種充分交流的過程。
置于學校,如同來到情報長廊,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多打聽一點,可以打聽得細一點,你感興趣的情報一定會讓你摸到一二,沒有信息會置于高閣,最多會待價而沽。
來自四川產業基地的我,也因為近幾年來四川軍團的快速強盛而被來自南北的總裁們“圍追堵截”,對我而言很普通的信息,對他們而言也值得重視和分析。不過,反過來,來自四川的三鑫鼎高的董事長劉煥元則無意中從山東企業負責人那里尋問到了某個工業流程的解決方案,他興奮地當晚給其營銷總監打電話,報告此事,充著這一點,“他沒有白來。”
從長期來看,通過充分交流而不斷變革的理念將在逐漸沖擊廣東的同時,也尤其會有效促進江西企業發展。因為先進區域的理念首先會順向流入相對落后的區域。事實上在龍南鄰縣,即是江西省家具產業集聚地南康市,南康以實木低端家具生產為主,大多數企業的研發和營銷還處于空白,整個產業集群尚處于成形狀態。當然,江西家具人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嘗試,只是學院的比鄰而居,讓他們的學習與嘗試增加了天時地利之便,正因為如此,他們開始親近“深圳制造”。
反觀深圳企業,則希望借此為平臺,尋找到內銷市場拓展的平穩著陸點,正如優品堂家居飾品公司周宇所說,“在學員中,在教師中認識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他們會告訴我有用的信息。”因此,來自內陸的學員,他幾乎個個拜訪,期待著由此可以撥散前方的迷霧,看清內銷的商機。
如此一來,中國(深圳)家具產業教育學院則漸漸成為了各個區域產業思想碰撞的舞臺。假以時日,當各個區域的企業負責人都紛至沓來,其實情報的長廊就成為了智慧的庫房。
這一效應,建設者們并非沒有想到,但我認為如今更需要強調,因為學校是傳承智慧的地方,更是創造智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