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
在國內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和國際產業轉移這一內一外“雙引擎”的推動下,我國的家具行業得以快速發展,成為了家具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但近年來國內外不斷變換的經濟形勢使得中國家具行業的發展不再“一帆風順”。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我國家具行業造成重創,2009年中國家具出口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家具行業再次頑強地站了起來,2010年中國家具出口達337.24億美元,規模以上家具企業完成總產值4487.65億元,同比增長32.43%;行業產值8700億元,同比增長19.18%。但進入2011年下半年,我國家具行業再次面臨各種風險的挑戰。
下半年行業有風險
8月9日下午,在位于北京后現代城的中國家具協會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中國家具協會的“掌門人”朱長嶺。
“2011年上半年家具行業總的形勢還不錯,但下半年開始可能形勢比較嚴峻了。”開門見山,談及家具行業的走勢,站在行業之巔的朱長嶺顯然看的更遠、更清晰。他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家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335億元,同比增長25%,家具出口182億美元,同比增長14%左右,但從5月份開始,不少企業出現了銷售不景氣的現象。
據朱長嶺分析,此次企業銷量下降,內外因并存。美國、歐盟及日本2010年進口中國家具價值210.93億美元,占我國家具出口的62.55%,但近期這些國家的經濟遲遲不見好轉,嚴重影響了國內家具企業的出口銷量。
國家于2008年底推出4萬億元投資計劃及一系列擴大內需的刺激措施,對中國經濟率先復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隨之而來的眾多大型設施建設項目極大地帶動了家具行業的發展,但隨著4萬億元投資計劃的完成,大型項目減少,這也使得家具的采購量大大減小。加之近年來各單位預算逐漸完善,對家具采購也更有計劃性,年底集中突擊采購的現象日趨減少,也讓家具市場很難再現最后的瘋狂。
朱長嶺判斷,雖然目前國內很多第三產業的項目還在紛紛上馬,同時,國家力推的保障房項目也在各地如火如荼的進行,這些都將給家具行業帶來不小的機遇,但在眾多不確定因素的累加之下,今年下半年家具行業增幅放緩在所難免,機遇與挑戰并存。
政采質量存難題
近年來,政府投資項目逐漸增加,政府采購市場也越來越為家具企業所重視。但逐漸增多的家具采購項目也讓家具質量和驗收的難題越來越突出。對此,朱長嶺毫不諱言家具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他坦承,目前國內家具行業本身工業化程度和產品質量還不能達到一定要求,有些企業確實做不出很優秀的產品。
“政府采購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壓價。”朱長嶺告訴記者,家具技術規格變化大,產品系列繁多,工藝也千差萬別,所以價格彈性較大。而目前家具的式樣、標準、技術規格還很難實現統一,即便是同一種材料和同一品牌配件也存在不同的級別或檔次;家具設計的費用也缺乏量化的標準;加之目前家具行業產能過剩,很多項目競爭過于激烈,一些企業低價競爭中標后只能想辦法降低成本,這就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因此,用政府采購中常規定的,在同質同量的標準下,價格最低者中標這種方式,很難選出最優性價比的產品。“政府采購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但物美價廉只是一個理想,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物美價廉的東西。”
引入第三方監理
面對復雜的家具市場,政府采購如何買到真正合適的產品呢?對此,朱長嶺早有準備,他的建議就是在政府采購中引入第三方監理。
家具采購第三方監理早有先例。2008年北京奧運會家具采購項目,北京市家具質量檢測站就作為項目招標的技術服務機構,為奧運會家具采購提供了全程技術支持。
“這就像工程項目中請的工程監理,我們中國家具協會對此也提供過這樣的服務,結果都很成功。”朱長嶺介紹,國家可以設立相關部門對一些第三方機構進行認定。而后,采購人在采購時就可以找一家與各方都沒有利害關系的、有資質的第三方專業機構為其提供全程服務。這個第三方監理應參與方案設計、需求分析、價格調研、標書制作等工作,然后回避招標評標環節,在供應商中標后,他們再進行過程質量檢測、專業驗收等過程,并保證項目最后的實施效果符合采購人要求。待整個項目完成時按照標的的3%-5%收取費用。
按照朱長嶺的描繪,不難想象,第三方監理能有效地解決采購人由于專業知識缺乏帶來的種種弊端,既可以保證家具采購的效果,又可以體現出嚴謹而專業的水準,希望政府采購的第三方監理時代早日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