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受激輻射”到1958年肖恩,湯斯提出“激光原理”再到1960年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巴索夫發明半導體激光器。機器切割技術才真正進入了加工領域。其中激光切割技術是靠強化激光表面溫度來加工材料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激光熱處理。
激光熱處理是一種局部強化技術,激光光束在被加工表面附近被吸收。這種加熱僅限制于受照射區域,深入整塊材料的程度受到限制。通常,整塊材料擔當散熱器的作用,吸收從表面傳來的熱量,因此需要執行自淬火。由于能夠精確限定照射區域,而且能量傳入材料的時間較短,這是激光熱處理的主要優勢。明確地講,優勢包括快速處理、精確控制硬化層深度/施加位置,以及部件變形最小。過去幾年,高功率直接二極管激光器的輸出功率、可靠性和成本特征連續改進,因此使其成為激光表面強化應用的替代方案。一個重大優勢在于其近紅外輸出(一般為808nm或975nm)被鋼材吸收的性能比10.6μm輸出更有效,不需要使用吸收性涂層,消除了相關成本和環境合規的問題。半導體激光器的光束形狀和規格具有另外一種優勢。對于大多數激光表面強化應用,激光束照射的區域小于需要加工的總面積。因此,可以轉換工件或光束,以覆蓋所有加工面積。半導體激光器自然輸出的延伸光束形狀,可以在尺寸和密度分布方面與許多表面處理任務配合良好,可以隨時重新定形,以符合特定任務的尺寸要求。此外,直接二極管激光器的近紅外輸出可以采用光纖傳輸,因此加工靈活性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