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琪 上海《家具》雜志主編
我國家具專業市場的銷售格局大致如下:
制造商:制造商組織經銷商加盟,這些經銷商可能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經銷制造商的一種或幾種品牌,但是可能同時為不同的制造商經銷產品。經銷商:在所經銷城市的專業市場中租賃攤位,開設店面,平時向專業市場支付攤位費及水、電、營業員的工資等費用。
專業市場:自有商場的,要投資土地和商場建設費用,這是較大的投資;租賃商場的,要繳納原房產所有者的租金。
這種格局看似各得其所,在市場繁榮的情況下,可以暫時相互無事。但是在市場蕭條、競爭加劇的條件下,非商業業態的專業市場固有的缺陷便暴露無遺,三方出現了尖銳的利益沖突。這種沖突源自他們有各自的利益訴求,不能集中在商業利益最大化的核心目標上。
如果家具零售業能作為獨立的產業,它的目標是明確的,即通過產品的銷售及服務來進行增值,從而從其中獲得正當的利潤。但是在目前專業市場為主流的家具零售業態中,顯然,專業市場業主的目標是以市場攤位的充足率和攤位租金作為它的終極目標;經銷商是以家具的銷售量及零售價格作為它的終極目標;制造商則是以產品的批發量、批發價格、在全國市場網點布局程度作為它的終極目標。
三者之間的利益存在著博弈,甚至互為對立,例如專業市場希望提高攤位租金,而經銷商則希望減少攤位租金;制造商希望擴大市場網點,經銷商則希望至少在銷售量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才能新開店面等等。一個行業如果不能使這個行業的從業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利益訴求,這個行業的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但問題更在于目前這種業態不是一種商業業態,因此還不能形成“家具零售業”這個行業。這是目前我國家具業轉型中最嚴重的瓶頸。
注:本文由《深圳家具》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違者必究,謝謝合作!